什么叫"半手工",实际上这种说法十分无知,难道另一半是用"脚"来成型的吗?这种说法都是商人的说辞而已,作为消费者,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那么,怎么样来驱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艺生产或创作的紫砂壶与采用模具灌浆、机城辊压和快轮驱动手拉坯的紫砂壶呢?其实很简单,灌浆壶、机械辊压壶千篇一律,一千个一千个一模一样,没有个性化的创作在壶身上,看上去呆滞而无精神。

从材质上看,灌浆壶密度疏松,没有骨力,辊压壶虽然材质致密,但没有盖片底片的镶接工序,看上去没有口线底足,刹是有别扭之感。之于快轮驱动的手拉壶,由于成型方式上与其它陶瓷产区的成型方法一样,只能做圆器,有棱有角的无法手拉成型,手拉圆器,材料密度很差,比重轻,尽管有人把坯体厚度拉厚些,但有经验的人手上一掂分量立马就可以分辨,再加上手拉材质或多或少要增加一些粘性,合添加一些其它陶瓷原料,这样就更能在壶身表面肌理反映出来呆滞。

全手工紫砂壶一般做多久?

有朋友跟我说过这样一个现象:问做壶师父制作全手工紫砂壶需要多长时间?收到的答案往往是不确定,这就让不少朋友都很好奇一个问题:全手工紫砂壶一般要多久?庄庄想说:一把全手工壶完成的时间并不是可以精确量化的,需要靠手工来把握分寸塑造出优良的壶形比例,照顾好每一处细节,并且有许多影响因素。首先,要清楚:全手工壶的制作过程是相当繁琐,从打泥片、裁切工具、做盖流把,再到整理细节,每道工序都要用到不同的工具,单独一把一把做就需要频繁的更换工具和模具。

其次:全手工的壶保证其工艺、精细的情况下,即使再快,光是完成生胚的完成就要好几天,更别说有其他刻绘、烧制、整口等流程。再者:器型的成品率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壶胚完成后还需要进窑烧制,而在窑内不是完全可控的。如果出现瑕疵、开裂等,烧制出了问题,那么既浪费了制壶的心血,也没法与客户交代。所以每次不会只做一把。

为什么说“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

紫砂界朋友都知道,在紫砂界经常流传一句话: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因为天然紫砂矿料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方解石、橄榄石、赤铁矿和长石,它的包裹物是胶泥。这些物质虽天然生成却组合无序,经摔打制成泥、做坯成型后,再以1180度左右的高温烧制成壶。此过程中,壶的色相会随着对紫砂泥料的每次调配有所不同,也会随着不同的窑温和烧法有所变化,再加上泥坯烧成后的收缩率也有所不同,所以紫砂壶才得以“万紫千红、方非一式、圆非一相”。

每日一问?紫砂行业中为何宁做三把壶,绝不配一盖?

紫砂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足可见配盖是一件多么令制壶人为难的事儿!那么,紫砂壶配盖子到底难在哪儿呢?1. 难在配色,很多壶友拿着自家的壶来配盖,而这把壶根本就不是出自他找的制壶人的手。因此,制壶人也无从知道这把壶的烧制的温度。我们都知道窑温烧的高低直接影响一把壶的色泽。如果不知道这把壶本身的烧制温度,你怎么去保证壶盖烧出来色泽就和壶身一样呢?2. 难在口盖合一,其实,如果仅仅是要求制壶人简单做个盖子,这是非常简单的,但是生胚在进行烧制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收缩,我们制壶人自己在做一套壶的时候都不能保证口盖纹丝吻合,更何况是为一把已经烧制好的壶重新配盖子了。

特别是朱泥的紫砂壶,那高达25%的收缩率,更是难上加难!3. 难在壶体不坏,在把盖子放入要内烧制时,壶体也是要整体放入的,这也是为了提高口盖的吻合程度。但是,我们都知道,壶体回炉重烧风险是很大的,如果不够干燥很容易就壶体不保,到时候是真的得不偿失了!当然,不是说就没有配盖成功的事例了。我们熟知的这几件经典的紫砂作品就是由顾景舟大师后期配盖而成的:1. 申锡子冶石瓢2. 大亨德钟3. 圆腹壶既然有配盖成功的先例,为什么如今没有制壶人愿意配盖呢?顾景舟大师的配盖作品均为历史上的名品,他是出于对经典的热爱与紫砂技艺的专研,所以,他所花的功夫与心血去配盖,是他的追求所在。

世间能有几个顾景舟呢?不仅如此,除了前面提到的技术难度,壶友的要求也是层出不穷,如果你为他配盖,你要按他的要求去做,但是有些壶友对于紫砂根本就是外行,这样要求,那样要求,搞的像是自己在配盖一样!你说,心累不心累?最后,配盖,其实还是个费用比较高的活,一旦你辛辛苦苦配出来了,可能壶友一句:怎么这么贵?还不如买吧新壶了!好吧,你的辛苦转眼就是那么得不值钱了~吃力不讨好的活,谁还愿意干呢?。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全手工  紫砂壶  壶盖  嵌盖  拼接  紫砂壶嵌盖全手工怎么做  全手工紫砂壶壶盖拼接过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