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紫砂壶大师许四海的艺术成就?

在我们上世纪50年代末,在长宁区周家桥苏北里棚户区附近,有个14岁的少年经常来这里捡垃圾,也就是苏北方言俗称的“拾荒”。因为家里穷,他和相依为命的母亲住在苏北里的一个草棚里,4元钱的房租,靠拾荒得来的一点微薄收入,维持他和母亲的生活。谁也不会想到的是,30年后的1992年,当初那个“拾荒”少年,率先在全国成立了最早的私人博物馆“四海壶具博物馆”;2009年,他又打造了一座占地约46亩的“百佛园”、园内有上海四海壶具博物馆、中国茶圣博物馆、茶叶加工工场、紫砂壶生产制作工场、窑场等,形成了一个集旅游、参观、实习、教学、陶瓷研究为一体的茶文化基地。

从捡垃圾少年,到部队的文化干事许四海,字紫云,1946年出生,号称“江南壶怪”。这不仅因为他是享誉海内外的紫砂陶艺大家,更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鉴赏家和收藏家。1959年,许四海还只能靠捡垃圾维持生活和养活母亲。在捡垃圾时,他看到有的石头像壶,就很高兴,偶尔会带回来把玩;有一次看到上钢一厂倒的煤渣滚下来了,那斑斓的色彩,和邻居家里的壶一样。

年少的他,对壶有了朦胧的感觉。年后,许四海来到建筑公司做水泥工、木工。1962年,他到公交公司做售票员。1964年,在“好男要当兵,好铁要打钉”的感召下,许四海积极响应号召,向单位报名参军,被分配到广州空军当通信兵。一到部队,许四海担任了副班长,第二年就升任为班长,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服役期间,许四海发现,那里的石头也很多。

那时他种菜,种的最多的是苦瓜,还经常吃苦瓜炒肉片。空闲的时候,他就拿着笔画画。不久被派到越南作战。2年后回国时正逢九大召开,要写4米宽的字“庆祝九大”。当时,部队里没人会写大标语,许四海就拿了一把毛刷,用墨写了这4个字。领导看后说,写得真漂亮!随后就把许四海从警卫连连长岗位调到机关当宣传干事;后来又调他到35师文化科当文化干事。

许四海把他负责的文化建设搞得生机勃勃,让领导对他刮目相看。舍弃“金饭碗”, 筹备创建宜兴紫砂二厂从部队转业后,许四海来到了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捧着“金饭碗”的许四海任学生科科长,担任几个班的班主任。那时,他有幸得到著名国画大师唐云的指教与激励,此后又拜在唐云的门下,成了他的关门弟子,他也是唐云唯一一个陶艺方面的学生。

拜师后,唐云跟许四海说:四海啊,中国的科长现在很多,真正的艺术大师极少。唐云特别强调“真正的艺术大师”。1984年,为了自己钟情的紫砂事业,许四海选择了离职创业。筹备创建宜兴紫砂二厂之初,那里除了一个空头平台,一块农田,其他是一无所有。负责制壶技术紫砂雕塑组的许四海赤手空拳,从刚开始的几个人,逐渐增加到之后的四五十人;一年后,产值达25万美金。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四海  四海壶多少钱  许四海1个亿都不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