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时产生泡沫是怎么回事?因为茶很脏吗?

大伙泡茶时大多会产生泡沫,产生这层泡沫的物质叫作“茶皂素”,是皂苷的一种。茶皂素具有苦辛辣味,难溶于冷水,可稍溶于温水,易溶于热水的特性。茶皂素具有很强的起泡力,不受水质硬度的影响,一般泡沫丰富的茶滋味相对浓郁。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具有苦味的皂苷能够抗菌,同样,茶皂素具有同样效用。目前,茶皂素的主要用途是工业乳化剂。

良好的乳化性能加上“天然提取”的出身,使得它在洗浴用品中大受欢迎。含有茶皂素的洗发水等就具备了抑制病菌的卖点。那么既然这些泡沫具有如此好的功效,为什么我们在泡茶时还是习惯性把泡沫刮去呢?我分析主要是习惯性心里因素,茶叶加工是露天的,喝茶时担心各种灰尘甚至农残,所以在第一道润茶时把这些粉尘随着泡沫一起去除,喝茶也安心。

实际上,国家规定可使用的农药,是不溶于水的,在茶叶冲泡中微量农残是不会释出的。因此没有必要通过刮出泡沫去除农残。至于灰尘,个人理解倒是需要的,毕竟我们吃个苹果啥的 也都得洗洗干净再吃。即使是种植加工规范的茶叶 在销售过程还是存在暴露空气沾染灰尘,同时,有些茶类也是需要通过浸润茶叶唤醒茶,使得下一冲茶滋味更加饱满。

宋代人喝茶要打出点出泡沫,泡沫到底指的是什么?

宋代人喝茶要打出点泡沫,这个泡沫也叫汤花,是茶的精华。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好意思,本人是有茶艺师证的人哈,所以在高级茶艺师的学习过程中刚好学过唐煎宋点,而且这一块可是重点啊。中国历史上本来就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所以宋朝的饮茶方法在唐代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宋徽宗赵佶的书《大观茶论》在茶文化上有一定的地位,这个知识点基本上在每次茶艺考试的时候都是必考题哈。

宋代因为皇帝就喜欢茶,所以从皇帝以下的达官贵人,老百姓们都喜欢饮茶,风行评比调茶技术和茶之优劣的斗茶,也称茗战。斗茶既为斗,就一定要决出胜负。决定胜负的因素有二,一是汤色,二是汤花。最后综合评定茶的香、色、味。汤色就是茶汤的颜色,当然茶汤以纯白如乳为最好。汤花呢就是汤面泛起的泡沫,汤花的色泽和汤色的颜色要求是一致的,都是乳白为好。

宋代的茶,一般是福建建安所产的白茶,斗茶所用的茶盏以福建建安产的兔毫盏为最佳,水也有讲究,泉水最好。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所以,好茶好水好茶器,才有好的心情品茶和斗茶。斗茶时用茶筅击打茶汤,快速击打,我们在实习操作的时候,一般动作跟写英文字母w差不多,不能用茶筅转,转的话很难打出汤花,水平高的话可以在汤花上击打成画或者文字,就跟有人喝咖啡时咖啡上的图案差不多,非常的奇妙,不过,确实很难,这个就叫做茶百戏,现在已失传,我们只能从古代文献记载当中感受这种高超的技艺了。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古代的人一直是喝茶沫的。那现在茶沫怎么一般不拿来饮用?

现在的茶末一样能饮用,只是和古代的引用方式不同,饮用起来不方便而已。以宋朝为例,饮茶便是吃茶,茶叶磨成茶叶末,还要过箩,唯恐不够细。冲茶用的是点茶法,加沸水冲成膏,把茶膏按量分配再加水,冲成可以喝的茶,茶在水中,如粥,连茶带水都喝下肚一一吃下肚,所以茶末饮用比较方便。从明朝开始实行散叶冲泡,就是我们今天的这种冲泡方式,一枚一枚茶叶或者茶芽,在沸水中冲泡好,只饮水不吃茶。

久而久之,没有吃茶的习惯了。茶叶若再是茶末,冲泡简单,茶水分离比较难,所以,饮用茶末的越来越少,但是,不是没有。茶叶店里买茶,整进散出,来回倒腾,每个箱子底儿都免不了留些茶叶的碎末,丢了舍不得,就把这些茶叶末合在一起,贱价卖出,一般是卖给喝不起茶的穷人,也不全是,有些有钱人还就喜欢喝这些茶末混合茶。这种茶,放在茶壶里,开水一冲,茶叶末满壶飞扬,所以有个雅号叫"满天星”。

茶泡好,倒在茶杯里,壶里的水倒完了,茶叶末也随着水都出来完了,又有一个雅号叫“随壶净”。今天在北京的“张一元”还能买到这种茶。茶叶混合味道不错,扬州人"早晨皮包水”,吃包子,喝茶茶叶便是双拼,一一两种不同的茶叶混在一起喝。我有一位朋友,茶叶老板,他喜欢喝茶末,春茶上市,买卖大吉,落下茶叶末若干,然后到广西横县,把这些茶叶末加茉莉花好好窨制,便是上好的茉莉花茶,一般的茉莉花茶不会取春茶,他把这种上好春茶末加茉莉花混合一下的茶叶末,乃茶中上品。

他一般也不卖,只是留给自己喝,或送给懂茶的朋友。他说这本来就是一个好东西,卖又卖不上价钱。顾客不认这个,还不如留下自己喝。我国广西的油茶,湖南西部的擂茶,也是把茶叶或者茶末,混合着其他的如芝麻豆子一起下肚。在下喜欢喝茶,到茶山上,从炒茶的老板那里也会要一些炒茶的碎末,茶工们称为“茶灰",若是冲泡得当,喝起来不恶。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茶沫  啤酒  泡沫  啤酒如何去泡沫  如何去茶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