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萎凋:摊于竹簸箕(萎凋槽、木地板、晒青布)上3~5cm厚,茶叶失水至茶梗折成U型弯而不折断并且未发生红变,是为萎凋适度可以杀青,晴天白天约需2~3小时、阴天4~6小时,晚上来的茶青可收于室内防止露水侵袭、萎凋一晚 (6~8小时)再杀青。3.手工杀青:叶片薄的略高一点温度快速杀青,锅温约140~160℃,叶面温度约70~80℃,杀青时间12~15分钟;叶片厚的略低一点温度,先闷杀再抖杀,约需25~35分钟。

晒青生茶杀青时间相对炒青绿茶2.5小时左右短得多,多酚氧化酶有2~5%的残留活性,是晒青生茶能后发酵的关键,因此偏轻的杀青有利于晒青茶的转化。杀青不足的茶叶在晒干的过程中茶梗变红,茶梗变红会带来杂味但不影响后发酵;杀青过度会产生青豆香,影响生茶后发酵能力。4.揉捻:先轻后重,使茶叶卷曲成条,约需30分钟。

几千年来古人都是怎样制茶喝茶的?

#古代生活日常#在许多南方方言里,喝茶被叫作“吃茶”。比如说讲闽语的福建人,就说“吃茶”。称“喝茶”为“吃茶”,可能是保留了古人的叫法。唐朝时,人们就不是喝茶,而是吃茶。唐朝之前,人们饮茶的目的五花八门,有当药的,有当菜的,喝法有点像喝中药或喝菜汤。到了唐朝,饮茶开始成风,周杰伦有首歌叫《爷爷泡的茶》,里面就唱道:“唐朝陆羽写《茶经》三卷,流传了千年。

”唐朝饮茶成风与当时佛教的兴盛密切相关,佛教禅宗讲究坐禅修行,就是盘腿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思考,一坐就是小半天,这很耗费体力。所以僧人就靠吃茶来补充体力,相当于今人喝功能性饮料。唐朝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喝茶方法,和今天很不一样——不是喝茶,而是“吃茶”。如今有很多方言里还保留“吃茶”一词。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一整套唐朝宫廷吃茶器具,可以还原唐朝人的吃茶方式。

唐朝人吃茶的时候,不是冲泡茶叶,而是煮茶或煎茶。他们用的多是“饼团茶”,先把生茶叶蒸青、捣碎,做成茶饼烘干,然后存放在茶笼里,茶笼四周镂空,便于通风。有时候还要给茶笼加热,烘焙茶饼。吃茶时,先用茶碾器将茶饼碾碎,将碎末放入筛箩中,筛去杂质,留下茶粉,然后煎制。煎茶时将茶粉和各种作料放在一起煮。作料有啥呢?一般是葱、姜、盐等,还有的放橘皮、茱萸、薄荷、桂皮等。

煮出来的茶是黏稠状的,所以叫作茶汤。这样的茶,最佳用法是吃,而不是喝。法门寺茶具所还原的唐朝吃茶方法,和陆羽《茶经》中描述的吃茶方法基本契合。可以将其简要概括为以下六个步骤:焙炙;碾碎;筛箩;煮水加盐;加茶末;品茶。△南宋点茶技艺(出自刘松年《撵茶图》)附图一唐朝的茶是碾成粉后饮用,这种饮用茶粉的习惯后来传到了日本,慢慢就演化出了抹茶,今天仍受大家欢迎。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制茶  概览  古代  中国制茶方法概览  古代如何制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