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陆羽受谪守竟陵的名臣李齐物赏识,送去火门山邹老夫子门下学习七年,直到十九岁学成才下得山来。这里的火门山就在如今佛子山境内,是天门为数不多的几座山之一,这一带的山上从古至今都是有种植茶叶的,只是以前没有得到重视。如今这里的茶园已有一定规模,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依托陆羽之名,打造出具有天门特色的名茶出来。

从火门山(天门山)上下来之后,十九岁的少年陆羽一心投入自己喜爱的事业,开始了对茶的研究和考察工作。品茶先品水,陆羽游遍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各地,在考察并搜集整理了大量茶叶制作资料的同时,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品泉鉴水经验。陆羽曾写过一篇《水品》,文中罗列出江河井泉及雪水等共二十品的水单。陆羽曾辗转江苏苏州、无锡、南京、丹阳、宜兴和浙江的长兴、杭州和绍兴嵊县等地,而后又到江西上饶。

茶叶采制、饮用和茶事深入研究和实践,因而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知识。更重要是陆羽在湖州时得到颜真卿的支持和皎然的帮助,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而后写出闻名于世的《茶经》。陆羽虽不是在竟陵完成《茶经》并名扬天下,但从小在竟陵受到茶艺方面的耳濡目染,才是他对茶产生兴趣,从而开始相关研究最好的启蒙教育。看了有些人的说法我感觉非常可笑。

他说陆羽是弃婴,就断言陆羽不是竟陵(今天门市)人,是个外地娃,并借此来发表一些荒唐之及的谬论。试问以古人的出行方式,弃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他能走多远?毕竟是亲生骨肉,自己或有什么难处养不活,但他肯定是不希望将孩子丢弃在荒郊野岭活活饿死或沦为什么野物的腹中之食吧?他肯定是希望就近找一个容易被人及时发现并收养的地方,让孩子有一条生路,最好还能时不时的去看看孩子过得怎么样吧?退一万步说,即使古人无论是自驾,还是坐飞机、高铁、公交万里迢迢来竟陵弃个婴儿,他从小生长在这里,他就是这里人。

茶叶在文化长河里有什么能站的住脚的地方么?

茶叶在中国古贸易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与瓷器、丝绸并列为古中国三项大宗商品,将“丝绸之路”别称为“茶叶之路”也不算为过。可见茶叶在文化长河里,不仅仅是站不站得住脚这么简单!而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重要的一环!首先,茶叶最早在中国种植,在种茶品茶的过程中,文人墨客对它推崇备至,歌赋咏之不计其数。我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仅在此分享一下我对茶的感悟:《茶》人生如茶,不泡不化,晒煎火烤煮,只为一啖香。

人生如茶,贵贱有差,散包粒砖饼,最后都成渣。人生如茶,环境有嘉,厨厅堂馆庄,同品差天价。人生如茶,功夫到家,採揉制烹品,差一难上佳。可见茶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光喝进我们肚里,还溶进我们的血脉,写进我们的文化之中。另外,因为茶叶早期只有中国人能种出来,然后经丝绸之路传入西方,欧州上流社会为之痴迷,后因奥斯曼土尔其的突然崛起,切断了丝绸之路的中东段。

致使欧州人不得不从海上另寻商路,这便大大的促进了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而地理大发现仅仅是个副产品!为了摆脱中国茶叶的垄断地位,大英帝国在她“日不落”的地盘上,全球寻地试种,皆以失败告终。直到鸦片战争时期,东印度公司才在斯里兰卡,第一次在中国以外的土地上种出茶叶!但质地却不是一个等级。也同样是因为茶叶,瓷器与丝绸。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中之王  种茶  称为  谁才是茶中之王呢  种茶的地方称为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