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两种事物容易被人们混淆?

最容易混淆的莫过于我们写文章时修辞手法的比喻和拟人,这二者最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

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二、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例“春姑娘翩翩起舞来到了人间”中“春天”怎么能“翩翩起舞”呢?这里显然把春天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总之,只要弄清了以上区别,就不难区分比喻和拟人了,也不至于一见到有“人”的句子就断定为拟人了。

陈皮能卖数千元一斤,滞销的橘子为什么不做成陈皮卖呢?

陈皮能卖数千元一斤,滞销的橘子为什么不做成陈皮卖呢?我是广西兴安人,在咱们这,村里多以南丰蜜桔种植为主,自打种上南丰蜜桔,年年卖,今年是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一次,最便宜卖到了2毛5,兴安大大小小的柑橘交易市场,周边是堆满了果农或倒掉或选出来的“小果”“烂果”,一堆堆触目惊心。为此,网上也涌现了很多热心人为当地的农民出谋划策,也有直接过来帮忙的,像“九妹”“小六”等知名三农合伙人,作为当地农民,真的由心的感谢,滞销是痛的,但只有痛才能锐变,痛也是商机,就如题主所说,陈皮数千元一斤,为什么就不加工成陈皮来卖呢?品质上佳的陈皮贵是一点不假,曾几何时一份100克82年的“新会陈皮皇”,拍到了十几万,其价格不仅和制作的柑橘原材料有关,也和年份有关,这样看来问题就并没有那么简单了,就兴安滞销的柑橘来说,其皮根本满足不了陈皮原材料加工的要求,更别提做出上好的陈皮了。

陈皮的选材以广东新会的最佳,主要是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所决定的,用来制作陈皮的柑橘以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成熟果实的果皮,存储时间至少三年,不够三年的只能称为果皮或柑皮,像南丰蜜桔的果皮,其品质就差了不知多少个品级了,而且很容易霉变。陈皮的制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艺复杂,新剥的橘皮,首先风干,然后密封保存2-5个月,再用80%潮湿空气加湿,在风干、晒干,接着又密封,反复三年,可称为陈皮,当然了,寥寥几字,只能说出大概的过程,真正制作的过程,还要复杂繁琐的多。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桔普茶  柑普茶  江门  江门桔普茶哪里有卖  新会柑普茶哪个牌子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