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两者的收缩比不一样:红泥的收缩比是14%左右,而朱泥的收缩比是25%左右。3.两者的窑温不一样:红泥的窑温是1100度,而朱泥的窑温是1080度。 4.两者的色泽、质感不一样:红泥呈光洁明亮红中略带一点橙色,而朱泥呈朱红略泛桔光,湿润透明质感很好。5.两者的成型工艺不一样:红泥成型工艺较易,大小壶型可以做,而朱泥成型工艺很困难,大的壶型没办法做,小的壶型做出来可爱生动。

6.两者敲击声音上不一样,朱泥的烧结度高,发声尖啸的金属感;红泥烧结度低,发声沉稳有陶土感。 "朱泥"的主要特性:结晶度高,泥的断面接近瓷质,将壶盖从壶口提出,可闻铿锵之金属声,以指弹扣,声脆,音有共振。泥色如橘,泥料未烧制前是橘黄色,烧成后红中透着橘黄,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氤氲中有紫光游浮。

泡养包浆后红色沉稳。收缩率高,成型难,烧造过程中极易变形,从古至今多制小品。含铁量高,烧成温度稍高,就会析出铁质,出现火疵点。"十朱九皱"的说法正确吗?尽管朱泥壶垂直收缩大于横向收缩,但不能用"无朱不皱"去概括,传世的众多朱泥作品都是不起皱的。精心选泥,掌握泥性,炼制得当,朱泥壶可不起皱。为什么朱泥壶内的水不易收干?朱泥本身密度高,因此最适合泡轻发酵铁观音等高香茶,逼香快,扬香高。

有人说朱泥紫砂壶结晶度高不属于紫砂,你怎么看?

朱泥壶是否属于紫砂壶,需要厘清三个概念:一、是否具有紫砂的分子结构特性:①是否是富含赤铁矿的黏土质粉砂沉积岩:本山、原矿朱泥,毋庸置疑,完全符合紫砂共有的结构特性:富含赤铁矿,故而氧化焰气氛烧结,水色红润;多泥性偏重,也就是黏土质成分比例高,要是按泥性排序,自高而低则依次是:黄龙山皱皮朱泥、橘皮朱泥、小煤窑朱泥、黄龙山老朱泥、赵庄朱泥。

②是否具有紫砂壶的双气孔结构特征:尽管朱泥相对于紫泥类的紫砂壶,结晶度、致密度相对要高,但也并非完全致密、玻化,热水注入壶身,热气氤氲在壶表特征显见;尤其是高温烧结的朱泥壶,热水注入壶身,静置在干燥的茶盘上,须臾之间,因热气的透发而冷凝成水珠在盘面的现象更显见,但壶表绝不会透出水珠,这不正是紫砂双气孔结构特性带来的透气而不透水的表象么。

③是否可以烧结:朱泥的天然结构特性,直接决定了矿料中富含的赤铁矿成分,在入窑烧制而达到烧结温域之际,开始发生金属氧化物再结晶现象;在结晶的过程中产生牵拉、黏连现象,也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团聚体,团聚体之间的孔隙也就是开气孔,团聚体相互黏连,就形成了单向闭合的闭气孔,共成双气孔结构;烧结成器的壶表褶皱质感纹理明显,水润度高而不透。

二、重新正确认知结晶度与玻化度的概念:①结晶度高低,取决于朱泥所富含的金属氧化物,也就是含有的各价氧化铁成分的再结晶的程度。②玻化度是指二氧化硅成分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完全玻化的现象,完全致密如玻璃。③结晶与玻化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经过氧化焰气氛烧制,完全不同的表达;紫砂的本质在于结晶而不玻化,结晶在泥料颗粒的表面而胎体不会完全致密,朱泥无论品类泥性轻重亦然。

三、新工艺冲浆调色、调砂的所谓朱泥壶,确实不属于紫砂壶:①本山、原矿的朱泥无需冲浆,天然结构特性本就泥性重,压型不易,再冲稀泥浆,逻辑上说不过去,岂非自找麻烦;而需要冲浆的,无论底料是外山完全岩化的石头,还是青、白泥甚或瓷化土,原本就不是紫砂。②经过冲浆,稀泥浆料本身就属于烧制之后会完全玻化的陶土,再加之底料不能烧结,自然也就不会发生结晶,也就不具备朱泥紫砂壶的双气孔结构特征。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朱泥  龙蛋  紫砂壶  煤窑  朱泥紫砂壶怎么做  龙蛋壶小煤窑朱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