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武夷岩茶具有的芳香物质明显多于其他茶区,因此,即使闽北水仙同样采用了武夷技法炭焙,因为茶园的不同,在焙火后芳香物质一部分体现在茶汤中,就是鼻后嗅觉才能感受到的香气明显弱于武夷岩茶。这个就是张天福老人诠释岩韵中的“花香”。闽北乌龙大多采用重萎凋重焙火工艺满足潮汕地区厚重的口感需求。但缺乏落水香。

除了香气,在茶汤中,同样武夷岩茶因为内含物质的丰富,在加工无误的情况下,茶汤的浓醇是达到一定比例的。也就是张老所说的“岩骨”,民间通俗地说茶汤煞口。因为岩茶茶多酚氨基酸等含量丰富,无论氧化程度高低焙火程度高低,醇度如果差些的一定有强烈浓度厚度,苦涩感强。醇度高的也能在茶汤中找到一定的收敛感和之后的回甘鲜爽。

而其他茶区因为鲜叶内含物质不同,茶汤的浓与稠平衡度上基本有一方面欠缺。例如闽北水仙,大多醇滑度高于武夷水仙,但口腔浓度刺激感就弱。如果很苦涩的就失去了醇厚度。这就是武夷岩茶的岩骨。以上两点合起来就是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就是岩韵。这样的总结真的太高明而且美妙了。不能了解其内涵的人,往往会认为岩韵太深奥,当你了解岩茶内质独特之处时,你会觉得岩韵简单两个字总结得实在精妙。

从文化角度分析岩韵,是指品饮武夷岩茶的个人精神感知,审美情趣。韵这个字从字面上理解,表示韵律的节奏与平衡,表达一种和谐美好的感受。按照姚月明先生所说,香清甘活,也是一种清晰的诠释。其实,读再多的文字解释,听再多大师专业人员的解释,最终只有一个方法理解什么是岩韵,就是多喝一些正规的武夷岩茶,用心感受茶带给你的感受,总有有一天,当你再喝其他茶区的乌龙茶时,便能感受和领悟究竟什么是岩韵了。

武夷岩茶里的牛栏坑肉桂和小牛肉,为何两者的香气和口感差别甚大?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叫做牛栏坑肉桂,什么叫做小牛肉(当然,这个牛肉不是指牛的肉,指的是茶)。在说起这个之前,牛栏坑是哪儿呢?可能大家对牛栏山二锅头更了解一些。牛栏坑是武夷岩茶的重要产区之一,位列“三坑两涧”,牛栏坑的茶在岩茶圈地位崇高,地位崇高带来的就是价格也崇高,半岩、外山甚至是马头岩的肉桂都不一定能比牛栏坑的贵。

牛栏坑肉桂正是生长在牛栏坑的坑内;而小牛肉则是生长在牛栏坑的坑口。仅仅是因为相距了那么一公里,就命名都不一样了。对的,这个不但命名都不一样了,两者的香气和口感的差别那么大,也跟这个有一定的关系。其实这个对武夷岩茶来说是很常见的,地理位置不同,土壤、光照、水分等等都会有所差异,会影响其口感。但是这个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火功”。

“火功”这词看起来很神秘,其实很简单,懂“火功”是喝懂岩茶很重要的一步。所谓“火功”,其实就是岩茶在焙火环节中早就的特殊现象,一般分为轻火,中轻火,中火,中轻火,中火,中足火,足火,高火,还有欠火、病火就不解释了。火功不同会很大程度的影响茶叶的汤色和香味。一般来说,肉桂比较适宜用足火或高火功,其耐火程度高。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岩茶  武夷  分辨真假  马肉  造假  武夷岩茶中的牛肉马肉怎么分辨真假  论武夷岩茶的造假江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