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茶叶该如何保存?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茶叶保存,通常需要遵循5个要素。即密封、避光、阴凉、干燥和无异味。我们在存茶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茶叶包装的密封。因为空气中存在着水汽和各种气味,而干燥茶叶有具有吸附性。吸附的水汽过多,茶叶会受潮,轻则跑气、变味,重则发霉、变质;吸附的气味过多,茶叶自身的茶香会被掩盖,喝起来味道很杂乱,不清晰;而如果长期放置在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光照和高温也会损耗茶味物质,造成风味下降等问题。

所以在家庭存茶时,一些技巧需要注意。比如包装应该密封。尤其是散茶、饼茶,建议用三层包装(铝袋、食品级塑料袋、五层厚度的瓦楞纸箱)加以密封,更能保证茶叶免受影响。比如地下室、厨房、阳台房、冰箱等位置,不适合存茶。地下室潮湿,厨房气味混杂,阳台房阳光充足,冰箱则是潮湿 气味杂,都会对茶叶的储存产生影响。绿茶和清香型铁观音例外,这两类茶易氧化,需要在密封的前提下放进冰箱,才能延长保质期。

比较好的位置,是书房或暂时不用的客房。比如要注意茶叶的保质期。并不是所有茶叶都适合长期储存。绿茶、黄茶,喝鲜为主,早点喝完为宜;白茶,具备物质转化的能力,不同时期的风味不同,既可以喝新茶,又可以喝老茶。总得来说,茶叶保存并不复杂,学会这些细节,更能保护茶叶品质。小陈茶事,创建有文化有故事的品牌茶。想要了解更多专业茶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中国是谁最早发现的茶?最早的茶是什么茶?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中国人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民族,那么谁又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吃茶叶螃蟹”的人?茶书上多半会给到我们“神农说、达摩说、陆羽说”等经不起推敲的解答。(内容不在此赘述,可上网搜索)经多年的资料收集,文献的考证,我大胆推理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时间,决不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神农,也不是南北朝的达摩,时间应可推演到万年之前,中国人的祖先便已开始使用并栽培茶叶

距今7000-8000的跨湖桥遗址中,一颗先祖采集而来的茶籽与橡籽、陶器等新石器时代人类遗物一同出土,其中一个陶罐中还整齐摆放着各种无法辨认的树叶。距今6000年前的余姚田螺山古人类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稻谷壳堆,各种石器,陶罐,以及山茶属树根,经专家综合分析和多家专业机构的检测鉴定,认为这些古树根乃人工栽培茶树的遗存。

这些重见天日的古代遗存为我们绘制出一张史前人类的生活场景:先祖们收获着自己播种的稻米、茶叶,与采集来的野菜、野果一同烹煮,在日落时分,族人围坐篝火一同享用美食,分享着一天的经历。中国人的先祖远在采集时代便已养成利用茶的习惯,这片神奇的树叶庇佑着中华民族的健康,被历朝历代视为“治病良药”。我们所信奉的“茶祖神农”——神农帝,并非是指五千年前的某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先祖用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传承下来的”智慧合体”。

“茶”字的起源是什么?最早见于中国的哪一本书?

欢迎关注【懂茶帝】茶的称谓唐代以前的古书中,茶的称谓有很多。比如“荼”、“木荼”(懂茶帝注:单字为“木”字旁加“荼”,现已无此字,多写为“槚”;下同)、 “荈”、“槚”、“蔎”、“诧”、“茗”、“葭”等,其中以“荼”字用的最多,但当时“荼”是一个多义字,“荼”有时候是指茶,有时候又指苦菜。大概是为了区分茶和苦菜,将指茶的“荼”加了一个“木”字旁,因此就有了“木荼”字,并在唐代以前都是茶的常用文字称呼,读音一般仍读作茶(chá)音。

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湖南有个茶陵县,是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在古长沙国置的县,称为“荼陵县”,其中“荼”字在汉朝时就读作茶(chá)。▲《广韵》中收录的“茶”字茶文字的规范茶文字的规范,从隋代的一本字典性质的书——《广韵》开始,它同时收录了“荼”、“木荼”和“茶”字,并说明“茶”是“荼”和“木荼”的俗称,因此唐代开元年间官方修订的《开元文字音义》中就正式收入了“茶”字,专门指茶树和茶叶,再到陆羽写《茶经》时,就只用“茶”字,而不再用“荼”和“木荼”了。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勐海  2004  茶厂  鉴别  改制  04年以前的茶怎么证明  如何鉴别勐海茶厂2004年改制前的旧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