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写于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公元228年。也就是说,诸葛亮在汉中憋了一年,才正式开始第一次北伐。而此时距离他执政,已经过去了五年。当然,知道肯定有人会说这五年不重要。因为诸葛亮“穷兵黩武”的关键性证据,是他人生最后六年的屡次北伐。行,我们就来看这六年里面诸葛亮干了啥。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一伐失利,然后他就退回了汉中。

之后,他开始休养生息,连续三年没有与曹魏爆发大的战争。中间虽然有第二、第三次北伐,但这两次北伐都是小规模的。第二次北伐发生于公元228年底,当时东吴在东线与魏国大战(就是曹休阴沟里翻船的那次大战),出于同盟义务,诸葛亮派小股部队出击,只在陈仓打了半个月就退兵了。这次北伐的规模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唯一的亮点是斩杀了魏将王双。

第三次北伐发生于公元229年初,当时诸葛亮瞅准时机,派陈式出兵,攻占武都、阴平二郡。魏将郭淮本想兴兵收复失地,但听说诸葛亮来了,直接就吓跑了。这次北伐的规模也很小,小到甚至连像样规模的战斗都没有。之后,诸葛亮就又是两年没出兵北伐。直到两年年后,他才亲自带队,进行第四次北伐。而他之所以要在憋了两年后北伐,是因为公元230年,曹魏主动伐蜀。

曹魏这一次伐蜀,兵分三路,司马懿逆汉水西上,曹真进子午道,张郃等将进褒斜道。三路魏军,浩浩荡荡,大有灭蜀之势。虽说由于连降大雨,让魏军行动缓慢,汉魏两军后来并没有在战场上碰面。但事后,还是让诸葛亮感到后怕——我不伐魏,魏必来攻我。敌我实力悬殊,我必须要把战火烧到曹魏地盘上才行。所以在公元231年,诸葛亮调集三万人,第四次北出关中。

这一次北伐,规模比前第二、三次大,但远小于第一次。诸葛亮憋了三年,终于在卤城之战中找回了场子。不仅大败司马懿,打得司马懿不敢与他交锋。而且在退兵途中,还设伏射杀了名将张郃。可以说,这次北伐是完胜。只是后来由于李严的后勤工作没做好,诸葛亮才被迫退兵,前功尽弃。如果说,诸葛亮真是穷兵黩武之人,他后续肯定还会连续发动北伐。

而事实上呢?这次北伐后,诸葛亮退回汉中,没有急着北伐。他还是干着老本行——休养生息,奖励耕织。PS: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他与司马懿的第一次交锋。司马懿大败,从此不敢与诸葛亮正面交锋。《三国演义》中有多次司马懿与诸葛亮交锋的场面,其实都是虚构的。一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才开始他人生最后一次北伐。这次北伐有两点值得一提。

一是规模很大,汉军兵力有十万、八万、五万三种说法。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能证明,但是根据诸葛亮于北伐期间病死于军中可以猜测,他应该是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命不久矣,所以他才想碰碰运气,大力出奇迹。二是诸葛亮出兵前,提前联络了孙权,汉吴联兵,东西夹击曹魏。诸葛亮并非是不知深浅,单挑出兵。后来由于吴军遇上瘟疫,被迫退兵。

司马懿避而不战,耗死了诸葛亮。这次汉吴联手北伐也以失败告终。总体来看,诸葛亮六年五伐,真正的成规模北伐只有三次。分别发生于公元228年,公元231年,公元234年。也就是三年一次。而倾巢出动(五万人以上),只有两次。即第一次北伐和最后一次北伐。当然,有人可肯定又会说了:三年一次北伐也很频繁了,诸葛亮就不能不动干戈吗?不动干戈,只是一味的休养生息,当然是可以的。

但问题是——刘备集团的团队宗旨就是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如果建国后只是偏安一隅,休养生息,那么刘备集团从一开始就笼络不到一起。因此,休养生息适合于曹魏,也可能适合于东吴,但唯独不适合蜀汉。蜀汉的有共鸣的,有广泛认同的政治纲领就是北伐,复兴我汉,还于旧都。不以此为目的,都是在作死。至于网上经常有文章说蜀汉百姓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农夫废业,民有饥色”,这其实是一个大大的误会。

“农夫废业,民有饥色”,事实上是用来形容曹魏的。由于诸葛亮时不时的出兵骚扰,魏国的雍凉地区出现“连年谷麦不收”、“农夫废业,民有饥色”、“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的惨状。换而言之,诸葛亮打得魏国西部很惨,无法休养生息对付蜀汉。史料上真正形容蜀汉百姓贫苦的记载是“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有菜色。

”这个记载源自《汉晋春秋》,说的是公元261年,吴国使者出使蜀汉的见闻。这个时间点,诸葛亮早死了。当时蜀汉是姜维担任大将军,黄皓执掌内朝。老百姓被昏君奸臣折腾的民不聊生。所以,不要把有的没的都扣在诸葛亮头上。他执政时期,用兵策略是“用八万,常留四万,以为更代。”士兵都是轮战,一批人上战场练,练熟了换下一批新手接着上。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巴蜀  茶道  遍地  合肥  黄金  合肥巴蜀茶道怎么样  巴蜀遍地是黄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