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茶叶长短不齐,茶梗细长,叶片薄且面积比较大,当中对夹叶含量比较高,那就需要谨慎了,极有可能是头一年的夏茶或雨水茶混合在里边。这种情况我们多见于茶饼当中,散茶当中倒是很少见,因为它外形不一样,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第三需要特别提醒大家一点,新茶在下树后一年内的变化是非常大的,如果是经验不太丰富的茶友很难将同一款茶辨别出来,这里我们指的是新茶和存放一年的茶。
因为有这个特性的存在,许多似是而非的茶就有了可乘之机。存放一年后你再喝时才发现不对劲,那就造成损失了。要避免这个问题,没有捷径可走,要靠各位多年积累的经验,或者请一位很懂茶的、见多识广的朋友帮你做参考,会靠谱一些。第四茶叶的条型与它的滋味有比较大的关系。条型松散发泡的茶,水浸出物释放的速度会比较的慢,因此在冲这类茶时,各位可稍稍的多闷4-5秒,让它的内含物质更多的融入茶汤之中,喝起来的滋味才能更真实一些。
条型比较紧结的茶,通常它的揉捻时间都会比较长,茶叶内的细胞壁大部分已经被破坏,因此它的内含物质更容易融入茶汤之中,冲泡这类茶大家可按正常的时间出汤即可。有的茶商会利用这个特性将一些味薄汤寡的茶在加工时进行重揉,在冲泡茶时会将味薄汤寡的本性遮掩很多。碰到这种情况,大家不妨多冲泡几泡。一般而言5-6泡以后,它就会将本来面目显现出来了。
对于条型松散发泡的茶而言,各位需要注意的是它的苦和涩。许多这种条型的茶它的苦涩通常是比较重的,大家在冲泡这类茶时,在5-6泡后可重手法闷一下,这样也可将它的本味冲泡出来。至于说到萎凋等问题,之前的【老徐谈茶】节目中也有讲过,大家可以找出来看一看,在这里就不重复了。只要各位多细心观察、品鉴,从中掌握了这些知识后,一定可以购买到一款心仪的普洱茶。
自制的红茶口感不怎么好,是哪个步骤没做好呢?
自制的茶为什么口感不怎么好?原料和工艺是重要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好的做茶的师傅都是看茶做茶,看天做茶。采摘回来的鲜叶含水量不同,它萎调的时间也会分长短。萎调不足,茶叶会有青味,也会影响香气。萎调过了,会影响茶叶的条索和滋味。揉捻也分轻揉、重揉,揉多少次,这个是根据萎调的程度来调整,揉捻是香气形成的一个因素,揉得好的话可以想要什么香气就有什么的香气。
有“青”气的白茶一定是差的吗?如何去除新茶中的青臭气?
白茶,不炒不揉,只经萎凋与干燥。没有绿茶的高温炒青;没有黄茶的杀青闷黄;没有青茶的做青复火;没有红茶的揉捻发酵;没有黑茶的渥堆后熟。许多成品新茶存在青气偏重的问题,白茶青气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去除?茶鲜叶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族醇,主要为青叶醇,还有它的前体青叶醛,这些是构成茶鲜叶青草气的主体成分。茶叶的青草气主要就是青叶醇,也就是说能够消除或者转化青叶醇就能去除茶叶的青气。
文章TAG:青味 白茶 茶叶 白茶里喝到青味 茶叶如何减少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