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叶底时,因为此时茶叶表层的物质已经基本释放完毕了,想要榨出深层次的物质,需要适当延长煮茶时间。冷水即可投入叶底,开火,茶汤沸腾后关火,倒入公道杯。煮茶,切记不要像煎药一样,煮上半小时、一小时,控制好煮茶时间,十分关键。此外,无论是泡茶,还是煮茶,一般都提倡清饮,即不加红枣、枸杞、桂圆等调料。清饮的好处在于能够品味茶叶的原汁原味,帮助我们喝懂茶叶,而加入调料的话,会将茶叶的风味掩盖掉。
能否简要描述《茶经》的煮茶流程?
茶,教我们如何面对人生。 一杯茶,一本书,使人如虎添翼,顿生生机与力量。想得到美好生活的人,不可不明白茶道,大道皆在茶里面,人生就像一杯茶。煮茶,古风犹存。从最初采摘茶树上的鲜叶开始,到现在的几千年间,茶叶经历了药用、生吃、煮饮、泡饮的过程。现代饮茶方式以泡茶为主,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煮饮的方式。
煮饮法在茶文化史上可谓是源远流长。煮茶,也称烹茶、煎茶等,脱胎于茶的食用和药用。中唐以前,茶叶加工粗放,故烹饮也较简单。中唐以后,随着制茶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直接取用鲜叶煮饮便不被采用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煎茶法、点茶法和泡茶法分别成为主流,煮茶法沦为支流,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流行。即便是今天,藏、蒙、回、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地区依然煮饮,古风犹存。
煎茶,鲜若春花煎茶法特指陆羽《茶经》所记录的饮茶方法,故应称陆羽式煎茶法。西晋杜育《残赋》有“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诗句,是说茶汤煎成之后,茶沫沉下,汤华浮上,亮如冬天的积雪,鲜若春日的百花。陆羽在《茶经》中引用“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描述茶煎成时的状态。煎茶法是唐代饮茶的主流形式,是从煮茶法演化而来的,尤其是直接从末茶的煮饮法改进而来。
在末茶煮饮情况下,茶叶中的内含物在沸水中容易浸出,故不需较长时间的煮熬。况茶叶经长时间的煮熬,其汤色、滋味、香气都会受到影响而不佳。正因如此,对末茶煮饮加以改进,在水初沸时下茶末,二沸时茶便煎成,这样煎煮时间较短,煎出来的茶汤色香味俱佳。于是形成了陆羽式的煎茶。煎茶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的末茶煮饮法。点茶,到了宋代,烹茶法已被淘汰,盛行点茶法。
点茶法和唐代的烹茶法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不再将茶末放到锅里去煮,而是放在茶盏里,用瓷瓶烧开水注入,再用一种竹制的茶宪反加以击拂,产生泡沫后再饮用。点茶法也是宋代斗茶时所采用的方法。点茶法从宋代开始传入日本,流传至今,现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道采用的就是点茶法。泡茶,现代特色泡茶法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
铁壶煮茶可以用煤气灶吗?会影响口感吗?
煮茶可以用煤气灶的,只要把握好火候,对口感没有影响,但是用铁壶有待商榷。铁壶一般烧水比较好,因为铁壶的水沸点更高,保温性能更好,烧水过程中,铁会吸收水中的氯离子,释放出二价铁,可以补充人体的铁质含量,预防贫血。但是铁壶用来煮茶个人觉得不太好,因为铁会和茶叶中的鞣酸反应,使得茶汤色变黑,形成铁鞣酸,影响观感。
注意只要掌握好火候,效果和其它加热方式是一样的。这里建议用陶器,玻璃器具,不建议用铁器,铜器。其实煮茶的实质,就是借助火候将茶性慢慢的释放出来,只要满足这个条件,不管是你用什么火关系倒不是很大。其实适合煮的茶叶并不多,他们大致上有原料粗老这一特征,像一些陈年考老茶,乌龙茶,老白茶,因为珍惜,有人将泡的没味道的茶,不舍得倒掉,就会加水再煮一次,做到物尽其用。
如果遇到老茶头,茶化石等不容易泡开的茶叶,也可以用煮茶法,投茶量一般控制在1g茶叶对应50ml水的量,先将水烧至一沸,再投入容器,急火烧至三沸,就可以停火饮用了,也可以换成慢火在继续烧到1至3分钟后饮用,就类似我们煎药的过程,不过要注意,如果您始终是慢火10分钟以上,长时间的煮。那就属于熬茶了。花草茶想要体现药性,也适合煮饮。
文章TAG:杭菊 秋香 赏菊 煮茶 赏月 用杭菊煮茶用多少量 又到赏菊赏月赏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