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写过一段有关京胡的文章,关于京胡制作师傅的一段摘录如下:京剧艺术一经粉墨登场,迅速得到宫廷和百姓的喜爱,胡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本是京剧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胡琴也开始正式开始了自己舞台,北京胡琴制作作坊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随之产生。最有名的是马良正胡琴铺和史善朋竹琴社。马良正(1892~1943年)自小家境贫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始在文盛斋胡琴铺学徒,清宣统三年(1911年),于琉璃厂东口,创建了制作京剧的店铺。

开业后自任技师并经营,招收了史善明、傅历山、张蓬达、张志敏等徒传授技艺。他与当时著名的京胡艺人交往甚密,并对胡琴进行了改良,把原来的琴杆加粗加长,琴筒缩短,增大直径,从外形式样到音质均有了变化,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程度,一时间著名的琴师均请其定做胡琴,1943年,马病逝于北京,享年五十一岁。1938年,由其子马文元继承父业。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合并入北京市民族乐器厂。史善朋(1909~1961年)12岁时跟随马良正学习胡琴制作,1930年,已经出师五年的史善朋被天津市久盛斋胡琴铺聘为京胡制作师,二年后回京,在李铁拐斜街西口,以史善朋竹琴社命名立店开业。他的经营宗旨是:营业上不贪重利,工艺上精益求精。严格执行用料精选,工艺精制,规格精确,样式精美,价格合理这四精一合理的承诺,并且为名琴师义务修琴。

在要求质地坚实、纹理通顺美观的基础上,发展了琴杆的品种。如:紫袍、虎皮、芝麻花、鳝鱼黄和花腰横玉带等。为美化装饰琴体,他创造了琴杆上漆,琴筒烤干、整圆,琴轴选用黄杨或黄檀,并镰成簪状、雕以玉春棒花形,组成既适用而又美观的京胡。为使京胡的音质纯正、音量的适度,他经常到剧场观众席的各方位考证音色对剧情的衬托作用,与琴师切磋对京胡改进思路。

经过实践他悟出了依据地理气候、皮黄之别和琴师的把位力度不同等差异,分别施以工艺,均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满意结果,成为北京地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最著名的胡琴制作师之一。琴师赵济羹、沈玉才、屠楚材、刘浩亭、杨宝忠、何顺信、姜凤山、杜奎三、王富芝、周文贵等名家均多操史派胡琴。史善朋在授徒传艺方面也做出了贡献,他曾先后授徒谭显德、史志义、郑贵荣等八名。

著名的胡琴铺和匠人越来越多,许多京剧琴师也纷纷招收学徒,做起了买卖。20世纪30年代,甚至做药材生意的沛仁堂东家乐朴荪也因为喜爱胡琴,不仅拜师学艺还设店自产自销京胡,有自己的品牌,据说还很受欢迎。“富商当琴师,药店卖京胡”,后来弃商从艺,当了一名京剧琴师,曾经灌制过唱片。作一上联“陈皮西皮,牛黄二黄,孰为真皮黄?”。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大师  调香  骨灰级  制香  风采  制香大师有哪些  看苏轼这位骨灰级调香大师风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