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严沧浪《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唐诗灿若星河,王昌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镜;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唐人写诗,如同今人发朋友圈。得意时,如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失意时,如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谁更流”送别友人时,如王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朋友久别重逢时,如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下雪时,如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下雨时,如韦庄“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 酒苏轼好饮酒,而且还自己酿酒。他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期所作,经历宦海沉浮的苏轼,实现了旷达和超脱的蜕变。酒,源于祭路神而与送别密不可分。送别时多有酒,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紧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王昌龄用蒙太奇手法的诗《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如许浑《送客归湘楚》“无辞一杯酒,昔日与君深”。离别之情千难万难,万语千言都在酒中。白居易颇具小资情调的《问刘十九》“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说到酒,还不得不提到的一个诗人就是李白,“《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茶一直以来,茶文化都非常盛行。饮茶,本身就是一种舒缓,一种净化,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焦虑,可以抚平人焦躁的内心。茶文化,给人一种脱俗悠然的美感,可以让人抛却世俗的繁杂,回归心灵的宁静。在唐朝时, 茶文化正流行, 众多文人雅士喜欢借用“茶”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君子”之德。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瓯》“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
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白居易《宿蓝溪对月》“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日本人就非常推崇白居易,喜欢白居易闲适伤感的诗风,尤其是《长恨歌》和《琵笆行》。爱屋及乌,日本人的茶道文化发展尤为精湛。香香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说文解字》“香,芳也。
从黍从甘”。可见,芳香,香由谷物之香甜辗转而来。香,有用于祭祀,从殷商时期一直延续下来。香,用于薰香、除秽、香身、驱虫、医疗等,今人多用。唐诗宋词中也有很多“香”的意象。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此处天香指的是佛教圣地神圣空灵的气氛。王维《少年行》“执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此处侠骨香象征高洁的品质和高远的志向。柳永《木兰花》“玲珑秀扇花藏语,婉转香茵云衬步”。此处实为歌妓舞姿袅娜。欧阳修《玉楼春》“半辐霜绡亲手剪,香染青蛾和泪卷”。此处写深闺中人相思如焚的急迫心情。曹雪芹《红楼梦》中多次提到香。黛玉葬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天尽头,何处是香丘”。此处突出了黛玉凄惨悲苦的身世。
林黛玉制灯谜谜底“更香”,颈联“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说到计算时间用的更香,我想到了窦文涛《圆桌派》,节目开始,焚上一根香,香燃尽了,节目也就结束了。宝钗“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得烟火气的”。但宝钗因为热病,需要吃冷香丸,以至于她闻起来她闻起来还是有一股香飘飘的。元妃省亲一节,提到“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
人生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您拥有几雅?
人生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茶、花。我不通音律,琴是操不起来。棋是会走几步,但棋艺不精,实属臭棋篓子一个。书吧,我爱读书,家里别的不多就是书多,也爱记读书心得,家里到处摞着的大多是读书笔记;看的书多了不免就产生了写书之妄想,业余时间也写了几本书,发在网上自得其乐。画吧,我从小爱画,绘画成瘾,每天不画一幅画就好像缺了什么似的,虽然画的不好,但却乐在其中。
诗吧,不太懂平仄,高兴时也胡诌一首顺口溜聊以自慰。酒吧,就不敢说了,因为我噬酒如命酒量不小,一人炒个小菜开一瓶酒,不知不觉间便能把一瓶酒喝个一滴不剩,实在是个酒鬼?我唯一讲究的就是茶,也肯在茶上花钱,且只喝铁观音,后来女婿给我买了普洱茶,我才知道原来普洱茶也挺好喝。我也喜欢花花草草的,却养不活,也只能买几盆塑料花充景了。
文章TAG:唐伯虎 作画 茶多少画 唐伯虎为茶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