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三友饮茶以客少为贵。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将酒和茶糅和得最好的还是苏东坡的:宛如银河下九天,钢斧劈开山骨髓,轻钩钓出老龙涎,烹茶可供西天佛,把酒能邀北海仙。原来说起茶道,大家都觉得是一种以表演展示为目的的茶艺欣赏。然而现在,茶道的思想得到普及,寻常人家饮茶时也注重茶道的仪式。这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美学,通过沏茶、饮茶、赏茶、悟茶等过程,达到修心养德、沟通情感、传授茶礼仪的境界。

但万万不能把茶道想成一种遥不可及的艺术形式,它只是对生活中饮茶习惯更艺术化地展示。就好像饭每天都要吃,但设计感十足的餐具加上精美的摆盘,更能激发你的食欲。以简单的泡茶基本功为底,往更高更深的层面去探索一杯茶如何从味觉、嗅觉、视觉上刺激你的感官,留下最真实、最持久的回味。茶道,传递的是一个茶人对平凡生活不将就的态度,是以修养为目的去结识一杯茶,也是对茶和自己内心快乐的追求。

喝茶与品茶有什么区别?茶是用来喝的还是用来品的?

很高兴看到你的问题并且作答:关于喝茶与品茶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知道喝茶人的目的是什么?有的人喝茶只是单纯的为了解渴,觉得茶水喝的舒服;而有的人喝茶是带有思考的去喝,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而去喝的。后者的喝茶可以理解为品茶,在喝茶的过程中会很细致的去感受茶叶带来的一些感官体验,包括从茶叶的外形、香气、茶汤、滋味、外形等一些维度有自己的判断。

我们一听“喝”和“品”,会觉得“品”更具内涵一点,因为“品”是需要饮茶者花时间和精力力,“品”带来的体验是会比“喝”带来的体验感更好的,品茶的本身之外,也会品茶背后的文化内涵,会关注整个泡茶过程中一个享受过程~关于茶是用来喝还是用来品的?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得看你需求,大自然赐予人类茶叶这个神奇的物种,并没有一定的规定,他的出现是为了让人喝的还是让人去品的,所以茶叶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古时文人骚客皆爱品茶,但也不影响平民百姓把茶当作“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生活基本所需,作为一种普通解渴的饮料作用。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喝茶为什么那么麻烦?

品茶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地位的象征,这些自古都是闲情逸致的贵族才有时间和心情精心研究的东西。中国作为茶道的故乡,历朝历代都有对茶的研究,即便现在讲究的人去茶馆喝茶还是工序繁杂。 唐代讲究的是煮茶,到了宋代盛行的是点茶。《知否》以宋代为背景,描写的又是上层社会女子闲情逸致的生活,自然会讲到对茶艺的研究,《正午阳光作为一个考究的团队,很细致逼真的还原了宋朝的点茶之法。

点茶法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饮用亦用此法,体现的是一种高超的技艺,一种意境的享受,是宋代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所以备受高门贵女们的推崇。 点茶跟煎茶不同,不再将茶煮沸,而是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于是就发明了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称为“茶筅”。

其实,点茶就是把茶瓶里烧好的水注入茶盏中。具体操作是: 在点茶时,先用瓶煎水,而后将研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所谓调膏,就是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 宋代蔡襄《茶录》载: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

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开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曰:“茶之佳品,皆点啜之。其煎啜之者,皆常品也”。表明宋代沏茶,时尚的是点茶。 点茶给人带来的是身心享受,能唤来无穷的回味。是上层女眷必备的技能,盛家就专门聘请嬷嬷教授女儿们学习点茶之术。

一些文艺女人整天喝茶、写字、画画、听音乐读书、旅游,为何如此享受?

不知道我算不算是文艺女青年?但读书、看电影、听音乐,唱歌,写书法、瑜伽、健身,只要有时间,都会安排在生活里。但,能获得这些,我告诉你:一,在别人玩青春谈恋爱的时候,我却埋在书堆里,为生存打基础;二,不做一切麻将、八卦、无脑剧等一切无聊浪费时间的事;三,依然做家务,可以边听音乐边做家务;四,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健身,保持体态不变;五,也照样自己带孩子、孝敬父母一点没落下;六、会做菜,洗碗,喜欢家里温馨干净;生活方面知足常乐,不会成为金钱奴隶;七,也许别人认为非常复杂的事,到我手里都会变得简单而不影响生活。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焚香  时要  品茶  喝茶  为什么品茶时要焚香  喝茶时为什么要焚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