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喜欢版纳产区的就会把易武、布朗的茶排在靠前;喜欢普洱产区的就会把普洱产区的更加往前提一提,比如困鹿山;临沧茶的拥护者就会把昔归拿出来与其它茶较一高低。在一些特定的圈子里冰岛、老班章的价值远低于那个圈子认可的一些较为小众的茶,比如曼松、薄荷塘、猫耳朵之类。所谓排名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排行榜的,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他自己的排行榜,就算是有,这个排行榜也会经常发生变化。

现在几乎每年都会冒出一两个过去听都没听说的高价茶,寨子越分越细,区域越划越小,恨不得把过去一个寨子的茶化分为无数个小的品种,以便于资本的炒作。其实所谓最贵普洱茶排名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话题,无非就是一个炒作的工具。我还是那句话,好茶未必贵,贵的也未必就好,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大家不必盲目追那些高价茶,自己喜欢才是最重要的。

你对云南小叶种普洱茶猫耳朵有什么了解?

猫耳朵,是倚邦中小叶种茶的变异,因叶片小巧圆润,状似小猫的耳朵,故得此名。值得一提的是,猫耳朵为倚邦所独有,并且量少难寻,采摘不易,因此真正的猫耳朵十分珍贵。猫耳朵是正常中小叶种的茶的变异,这种变异是无规律、随机的,运气不好的话,跑遍整座茶园,都找不到一株猫耳朵,把整个倚邦茶区的猫耳朵采回来做成干茶,总量也不会超过50公斤。

“猫耳朵”极其金贵。这样的茶没有量,非常难采摘,对于传说且喝且珍惜。第一是因为其数量少。在倚邦的古茶园中,“猫耳朵”都是单棵独立或少量连成片的存在,一片古茶园里东一棵,西一棵的,很少连成一大片的。当地茶农说,个别“猫耳朵”古茶树不是从小就这么小的叶片,而是后天生长中发生了变异。第二个原因是采摘费时费劲儿。

“猫耳朵”叶片极小,采摘难度大,茶农都不愿意采“猫耳朵”或是采了单独把“猫耳朵”分开。即使采下来也不压称,几个人忙碌一天也就几公斤的鲜叶,平均一个人可能采1-2公斤鲜叶。在忙碌的采茶季,很多茶农都不愿意浪费时间去采“猫耳朵”。春季干燥少雨,所以小叶种茶刚发芽就对开了,根本没有芽头或是芽头很小,但如果再不采就老了。

就成不了嫩茶叶了,就成了老叶子了,没有价值了。第三是杀青难。因为采摘的数量有限,一般一锅鲜叶5公斤左右,鲜叶太少就不好炒。而且芽叶很小,在火候的掌握上就需要慎之又慎,稍不留神就会过火,把叶片炒焦。损耗大。因为外形纤细,每一个加工环节都会有很大的损耗。第四是“猫耳朵”的黄片难挑。一般茶农都不愿意挑“猫耳朵”的黄片,大叶种的易武和蛮砖黄片最好挑,“猫耳朵”的黄片实在太小,不好挑。

要眼力好的年青人才看的见挑,还要用筷子挟的挑,很麻烦和费工!“猫耳朵”香气很足。倚邦“猫耳朵”因为是小叶种,与其他大叶种茶叶相比,苦涩确实不显,可是就在这不苦不涩中,不苦却回甘迅猛,不涩却满口生津。香气似百花又非花、似蜜非蜜,汤水黏稠,入口饱满,喉韵十足【口感好、量少、价值不菲……为了利润,有一部分做茶人不惜拿普通中小叶种茶来冒充猫耳朵,但两者的口感包括价格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不可混为一谈。

毕竟,不是所有小叶种都叫猫耳朵】【猫耳朵的叶片是圆圆的,叶尖部位也比较圆润,而普通小叶种茶片修长,叶尖部位是尖尖的。】普洱茶界,最软萌的存在——倚邦•猫耳朵精致中的精致袖珍中的袖珍入口几乎感受不到苦涩似乎毫无攻击性高饱和度的汤感细腻绵密令品茗者沉醉甜感和体感,过口难忘直抵喉咙的甜感好到忘了这是一杯茶而且留存度持久三两杯后,全身微微发热喝后,个人感觉滋味比曼松古树更为深刻果然,名不虚传神话和传奇这次没有破功[愉快]。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耳朵  茶有  猫耳朵茶有多少棵  又贵又难买到的猫耳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