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样严格的标准来看,古代比较常见的饮料有糖水、蜂蜜水、酸梅汤、绿豆汤等等,这些不必细说。明代的《竹屿山房杂部》中收录了几种夏秋季节的饮料,都以“汤”冠名,其中符合我们上述标准的有以下几种:麦汤:把大麦炒熟之后磨碎,筛去糠皮,用烧开的热水浸泡,然后过滤,只留清汁饮用。我们现在也喝大麦茶,可以帮助消化,可以减肥,但是喝法要比明朝时简单得多。

姜汤:生姜切碎,用热开水浸泡,然后滤去姜块,加入糖或者蜂蜜,放凉之后饮用。米汤:把大米炒熟,用热开水浸泡,滤去米粒,加入糖或者蜂蜜调味,冷饮的感觉更佳。凤髓汤:把松仁去皮碾烂,加入热开水中浸泡,过滤之后,加入蜂蜜调味饮用。上述各种都可以冷饮。还有一类称为“熟水类”,热饮的效果比较好。明代的《遵生八笺》中记录了十二种熟水,基本就是在滚开的水中加入味料,比如桔叶熟水、紫苏熟水、沉香熟水、丁香熟水、稻叶熟水、花香熟水等。

为什么古代人喝酒要煮,现代人喝酒直接喝?

此问题本人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说古代的酒酒精度数太低,因而才会加温,这本人是不认同的。古代民间酿酒技术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即是在汉前,民间亦有造黄酒的,其实民间的早期黄酒就是米酒。而古代的早期米酒是专指谷子(小米)的,不包含大米。这种米酒是把小米煮熟后发酵而蒸酿而成的。这些早期黄酒因属发酵物,含霉菌,喝时再煮加热亦为散发菌毒而为之,且温酒又健胃利脾。

古代的白酒,汉后即有并非起自元后。古代的白酒,统为曲酒,用粮谷糠做熟曲以加热发酵才能做酒。古代的白酒为纯粮制造,不掺一点杂假,为精纯之酿。如高粮,大麦,大米,后期的薯干,玉米等,都是用曲发酵后而上笼蒸的。做法是把粮食煮熟后加曲闷之,发醇后再晒干,然后上笼再蒸。蒸出的流水便是酒。古代的纯粮曲酒,头道酒度数可达七十度上下。

古代没酒精,这道酒都做为民间消毒消炎的药用了。而二道酒也在五十度上下,相当烈性。而解放前后,这些酒还相当盛行,后劲很大,一醉不易醒。而三道酒为民间普通用酒,三十度上下。四道酒一般都不再喝了,因为已无酒劲。古代人喝酒为什么先加热煮酒呢?一是温酒不伤肠胃,益肝养脾。二是加热用热蒸气再把多余的曲霉与甲醇通过热气把它们挥发掉,用以免除对人体的刺激和伤害。

古代人不知道细菌的存在,为什么喝水还是要烧开再喝?

不知道你说的“古代人”是多久以前的古代,也不知道你指的是中国古代还是外国古代,本人不是历史专业的,仅以我所知的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欢迎指正。首先,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即使不知道细菌的存在,古人喝水都不是毫无顾忌的。经验使他们知道喝了不干净的水会出现身体问题。因此人们会寻找洁净的水源,并且掌握了一些清洁饮用水的方法,煮沸就是其中一种。

一般的中国古代贫穷人家是不烧水的,因为烧水费柴。而柴的重要性,从“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排列顺序中可见一斑。取洁净的井水、河水储存在水缸中,静置沉淀后就可以直接饮用了。对于不洁净的水,可通过砂石等的过滤,或再用药物如茱萸叶、贯众等消毒。而我国古代人民烧开水是为了喝茶。从有茶开始到战国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喝茶的地方还仅限于茶树原产地的西南地区。

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已经将所出产的茶叶作为“贡品”,茶叶开始进入中原地区。公元前316年以后,四川的喝茶风尚开始慢慢向中原地区传播。饮茶之风大盛始于唐朝,甚至还远及边疆地区。自北宋开始,喝茶日益普遍起来。当然“茶”有时候并不仅限于茶叶,有些人家将桃叶、柳叶等采下晾晒后煮着喝,这也算是茶。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古代人  品茶  喝茶  不说  发明  古代人为什么要发明品茶  为什么不说喝茶说吃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