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很爱钻研,那么懂的会更多,即便是刚刚接触另一类新茶,也会触类旁通,很快上手。如果一位茶友六大茶类都有所浸淫,爱钻研,这类人恐怕在喝茶方面要超过做茶和卖茶的。因为茶友、茶农、茶商对茶的期望值不一样。茶农、茶商、茶友是一个互相寄生的共同体,本应该相互依仗,喝茶与懂茶之争全无必要。茶友与茶友之间也无必要做此争论,茶龄并不能用来作为判断一个人懂茶与否的标准,所谓先达者为师,很多志趣在茶的人喝三五年可能抵得过有些对茶兴趣一般的人喝几十年。

与晋商齐名的徽商,是怎样的一种文化与历史?

相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徽州是一个古老的地理概念。它地处在皖南的崇山峻岭之中,位于安徽,浙江,江西这三省的交界处。传统意义上的徽州包括绩溪,歙县、休宁还有包括早已划归江西的婺源,这就是明清之际的徽州。其实,在以前的徽州原来只有很少的山越人居住,他们彪悍尚武,直到东晋以后才发生了变化。中原地区的五大古都,向来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权力中心,每当遇到战争动荡的年代,中原地区的大族往往会选择举族而迁。

在历史上,两晋的永嘉之乱,唐末五代的安史之乱以及两宋之际的靖康之乱,形成了中国三次大迁徙高潮。由于徽州山高水远,易守难攻,因此成为了中原士族最为理想的避难场所,并且最终使这里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罕见的移民社会。在黄山东北方向的篁墩,被人称之为程朱阙理,它与徽州的重要水系新安江相邻,这条河作为码头在历史上曾经十分兴盛。

篁墩这个地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是叫做徽州大姓的一个地方,所谓徽州大姓是指程、汪、胡、潘等姓氏,而现在很多宗祠早已破败。篁墩对于徽州人来说,就像洪洞大槐树对于山西移民的重要意义,如今的篁墩码头已经看不到当年熙熙攘攘的景象。这些中原世族为了保存在战乱中留下的血脉,通常聚族而居,一姓相传而千年不乱。经过祖祖辈辈的繁衍生息与苦心经营,皖南这个偏僻山区成为独特的宗族社会。

徽州大姓之一的胡姓居住在徽州北部的绩溪,相传祖先胡焱带领家眷,从山东青州前来,看到这里土地肥沃,环境优美。于是,在这里落下了脚,直到今天,绩溪龙川这里的村民99%都还是胡姓,只有一户姓丁。这户姓丁的人家也是有说法的,龙川这个村从外形上看,是一艘小船,在清朝之时,为了不使,才气外露,便找来一户姓丁的人家住在旁边,寓意是深深扎根这里。

这个村子有1000多年的历史,村里唯一的一户丁姓人家被称为钉子户,丁家在这个村子里已生活了有300多年,并且,代代单传都是男孩儿。随着人口的不断涌入,徽州这个移民社会,人口与土地出现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明清之后,当地在一年内所产的粮食只能养活1/10的人口,大量的粮食需要从外地运来。迫于生计,此时的徽州人将目光投向了大山之外。

怎样才能走出大山,摆在徽州人面前就有两条路,一是做官,二是做生意。在明清之际,总能看到一些背着行囊的人在这条通往杭州的徽杭古道,行色匆匆的走向远方。一代代努力生活的徽州人同时也为了向外发展,就这样走出大山,去各地求生。当地流传的一句话叫做不慌不忙,三天到余杭,也就是说,绩溪徽杭古道这段路步行是三天的时间。

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在当时,徽州人要离开故土,肯定是茫然与孤独的,有这样一则谚语,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在徽州宗族里的天赋较好或者生活不错的孩子,长辈就会让他读书入仕,而有些天资略差或者是家道中落的子弟,长辈就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上经商之路。而他们出去经商的资本则由宗族向他们提供。

借助于血源、地缘、姻缘关系,一代代徽州人走向外地,他们把徽州生产的茶叶,木材等贩运到江浙、湖广甚至远到中原北方。到了明代中后期,一只强大的商帮迅速崛起。安徽人胡适曾经说过,我们徽州人就像英伦三岛的苏格兰人,四处经商,足迹遍布全国,最先都是从小本经营起家,刻苦耐劳,逐渐努力发展,有的就变成了富商巨贾。有句俗语叫无徽不成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徽州人来到一个地方,他们就会开店铺,之后进行扩张,就把一个小村落变成个大市镇。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省食  清福  芜湖市  药监局  批次  省食药监局公布6批次不合格食品  超市里卖的芜湖市清福茶叶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