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一代的朋友,只记住了自带虐点的中年大叔,对白展堂没有半点印象,这才有了沙溢突然走红的错觉。真可谓是年少痴迷白展堂,十年一品沙溢虐啊。沙溢不光自身的综艺感很好,儿子安吉和小鱼儿也尽得他真传,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天然自成的小段子手比爸爸还圈粉,长相酷似韩国男星宋仲基,深受大家喜爱。“父凭子贵”的沙溢也不会没有存在感。

乌兰图雅是怎么红起来的?

“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飞驰的骏马像疾风一样……”看到这两句歌词,你应该马上就能想起大概十年前,这首有些洗脑的歌曲,在很多广场舞场地一遍遍响起的样子。对,这就是著名的《套马杆》。这首带有草原风味的歌,在当时曾经风靡多年,从老人到小孩儿几乎都能跟唱几句。然而比起这首歌的流传程度,它的演唱者乌兰图雅,知名度就没有那么高了。

这与歌坛很多歌红人不红的现象有关,也和草原歌手乌兰图雅成名后总演唱一些过于主旋律的歌曲,有一定关系。一首歌唱红一个人先说说《套马杆》的来历。词作者叫刘新圈。很多人以为,作词的人一定非常了解草原生活,然而并不是。在写出这首歌词之前,他根本就没有去过草原。当时他的生活有些压抑,向往回归自然,过上一种自由美好的生活。

脑海中有了这种意象,他的思绪就飘向辽阔的草原。不到一小时,歌词就写出了出来。内蒙古的郭永利看到歌词深有感触,只用了五分钟就为它谱好了旋律。就是这首看似非常轻松创作出来的歌曲,随后交到了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的乌兰图雅的手中。乌兰图雅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而且还是蒙古族,在科尔沁大草原出生,在草原牧场长大。

乌兰图雅也非常喜欢这首歌,2011年发行了单曲《套马杆》,很快就因其洒脱飘逸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流行开来。就像很多顺耳好听的神曲一样,它很快就被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选中,成为那个时候最为风行的伴舞曲目之一。随后,它的旋律也就飘进更多人的耳中。一首妙手偶得,创作非常迅速的《套马杆》,就这样流行起来。逐渐成为主旋律标签乌兰图雅也因此被更多人所知,发行个人专辑,开演唱会,一首《套马杆》唱遍大江南北。

2014年,乌兰图雅登上向往多年的央视春晚,演唱的也是这首歌。拥有更大知名度之后,乌兰图雅作为蒙古族的代表,慢慢开始成为一种符号,不管是国内很多表现民族团结的大型活动,还是海外的大型演出,乌兰图雅经常出现在这样的大舞台上。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也特别喜欢请乌兰图雅到场,又是唱歌又是当评委。不过尽管她的身影在各种场合不断出现,但她所演唱的歌曲,却越来越正能量而远离大众,起码不再像《套马杆》那样让人感觉亲近自然。

当一个歌手越来越成为一种正能量的标签之后,她也就越来越高居庙堂,而难以被更多的老百姓感知了。歌曲越来越远离大众看看那些歌名,《锦绣小康》、《点赞新时代》、《为内蒙古加油》。不能说它们不是好歌,但对于大众来说,至少不再像过去那样亲切可感。这种状态,对于乌兰图雅来说也许是梦寐以求的,但对于最早喜欢《套马杆》那些人来说,却越来越无感了。

老北京的“自来红”是怎样一种小吃?你怎么看?

“月亮斜,中秋节;吃月饼,供兔儿爷。”中秋时节,家家户户都要买月饼,所以市面上会出现各色各样的月饼,什么五仁月饼、冰皮月饼、蛋黄月饼等等,月饼的种类是层出不穷啊!不过,在这众多月饼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这个老北京的“自来红”了,之前是只问其名而不知其物,第一次听的时候确实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小吃,之后来自北京的朋友就说这是他们当地的一种月饼,我才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原来这是一种月饼啊!后来去到北京,还特地找了这种月饼来尝尝(当时不是中秋前后去的,但是还是买到了这种月饼,因为在当地,除了中秋时节的时候吃,平时也会买些当做糕点),味道怎么说呢,与其说它是一种月饼,我觉得还不如算是一种小个的圆饼,不是软软的表皮,更多的是酥酥的感觉,跟我们平时吃的桃酥差不多(我是指味道啊)。

自来红这种月饼个头不大,也不是我们传统观念上月饼的扁平形状,而是像一个圆鼓鼓的小馒头,朝上的鼓面上会印有一个深棕色的圆圈,据说自来红是用香油和面做皮的,然后把冰糖渣、青红丝、核桃仁、等用白糖调成馅料的。除了自来红,老北京还有一种月饼叫做自来白,其形状大小和自来红十分的相似,不过还是有不同之处的,在它圆鼓鼓突出的一面是乳白色的,而且自来白和面用的是猪油不是香油,而且调馅也有不同,自来白主要是白糖和桂花、山楂等调成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张百慧  马林红  农村妇女  致富  故事  张百慧是怎么红的  农村妇女马林红的致富故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