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史料和窑址考古取得的清凉寺汝窑瓷片的化学成分分析,答案是肯定的。2、这件事情说起来和听起来都很神秘,但实际上很清淡。瓷器的釉面是一层玻璃材质,普通的钠钙硅玻璃的一个主要原材料就是二氧化硅。大型玻璃企业都是采购优质的硅砂作为这种材料的来源。玛瑙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纯度不低于95%。水晶更是如此,但纯度更高,二者都是自然界的结晶体。

把玛瑙和水晶敲碎了就是硅砂,硅砂在自然界经历各种磨难之前就是水晶或者玛瑙。3、瓷器釉层的青色来自于釉层中的铁离子,准确滴说是二阶铁离子。汝窑的青色同样来自于此,但汝窑的天青色则来自于浓度恰到好处的二阶铁离子和三阶铁离子的组合。4、釉层中铁离子的状态取决于瓷窑内的氧化还原气氛,通俗地说就是高温下瓷窑内氧气供应的充分程度。

当氧气供应充分的时候,就是氧化气氛,这个时候铁离子呈三阶状态,釉色随铁离子的浓度由低到高成黄到褐到黑变化。当氧气供应不充足的时候(关闭炉门减少空气进入瓷窑),铁离子呈二阶状态,也就是亚铁离子。亚铁离子使得釉层呈青绿色。5、汝窑的天青色得益与合适的温度、恰当的还原气氛和二阶三阶铁离子恰到好处的比例。所以,天青色的汝窑非常难得。

如何分辨汝窑的真假?汝窑有哪些特点和历史价值?

鉴别藏品的主要依据是看藏品的艺术品味,当代人浮躁的思想观念是永远仿不出那种韵味的,再就是看老化程度,一些窑址的瓷片作比较,但弃之瓷,必杂乱无章,颜色各异,与正品难以比翼。所以客观的鉴别,中华五千年文明不是某一人可以概括的,所以需要不断挖掘,以求更完善的鉴别诊断知识,而且必须以实物相鉴别,绝不会是书本理论知识!。

汝窑用硬度很高玛瑙入釉,古人是怎么磨成粉末的?现在用一百倍或以上的放大镜能看见吗?

汝瓷玛瑙沫入釉,这在古文献有记载,但是这些古文献并不是北宋人写的,而南宋人记载的也非原书而是后人文献中引用的。但玛瑙沫入釉是被古今公认的,这种认可一是文献记载一是汝瓷的天青色面如玉的质感,这也成为汝瓷珍贵的文化符号,但是如果玛瑙沫入釉用现代实验科学技术无法复制,无法解释,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发生冲突,是遵重文化呢还是证视科学实验,这是一个问题,而这个玛瑙沫入釉的汝瓷问题已被人提出来了。

首先是汝瓷是否玛瑙沫入釉目前尚有争议,其焦点是通过现代实验玛瑙的溶融温度需要达到高温1750摄氏度,提出置疑认为古人无法在汝瓷烧中达到1750度。其二清凉寺汝瓷为使青瓷釉面如玉质感就不能让汝釉玻璃化,要达到面如玉的质感和效果就只能控温在1200度左右才能达到天青色面如玉的效果,但是古人在控制窑温全凭经验,因此使用"火照"试釉就是必有程序,考古遗址出土大量的火照就是明证。

同时汝釉是石灰釉,石灰釉的特性是高温中易流动,因此汝窑瓷器窑温不能太高,加之凭经验控温,目前经上海中国硅酸盐研究所对出土的汝瓷残片测试,汝窑瓷器的温度在1150至1250度之间,由于温度不同和气氛的变化汝瓷产生了不同色度的青瓷,并非一定是天青色。也因此汝瓷胎体没有瓷化,鉴定汝瓷有一项指标就是敲击胎体声音发闷,汝瓷也称炻瓷。

其三玛瑙通过现代科技测试它的主要成份是硅化物,其本质与石英相同,中国硅酸盐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指出并未发现汝瓷中玛瑙对釉色有任何影响,其中的含义是汝瓷中未能测出是否有过玛瑙入釉。其四是在考古发掘中在清凉寺窑址附近的确有玛瑙矿,也发现过加工过的玛瑙石。这是不是就是玛瑙入釉的证据呢?考古结论是模糊的。考古中在北宋末期到金代早期地层出土了大量青瓷残片和素烧器,这些瓷片称为类汝瓷,与天青色汝瓷有区别但是区别不大,唯一的区别考古专家认为类汝瓷温度高于天青釉汝瓷。

认为类汝瓷烧制年代在金代早期,结论明确指出这种汝瓷是没有玛瑙沫入釉的,其原因是金人并不认为玛瑙珍贵。最后指出汝瓷有玛瑙入釉吗?置疑者私下走访了现代仿汝窑作坊,一致回答仿汝瓷从不用玛瑙沫入釉,也咨询了有关专家认为玛瑙溶融点是1750度,古代瓷窑根本做不到,如果加温到1750度所有胎釉都溶化了。我的观点是汝瓷的文化意义与现代科学实验并存。

因为历史文化与科学实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我们尊重科学实验,但我们坚持保留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审美愉悦,如是北宋汝瓷没有了玛瑙沫入釉,汝瓷的审美显得索然无味,必定北宋汝瓷带给我们的是宋人的风雅,宋人的极简美学带来的历史文化美感,带来人们欣赏世界瓷业史上的第一座高峰的仰视,带来汝窑为魁历史骄傲和文化自信。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汝瓷  瓷釉  青釉  制做  汝瓷釉如何制做  揭秘:汝瓷天青釉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