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茶叶唤醒,使其内质得以在冲泡时充分释放需要一个过程,这便是醒茶。对于普洱茶而言,醒茶可以指向三种不同的含义:一,对于入仓或是在封闭环境中长期仓储的茶品,需要在品饮前放置于相对透气处一段时间,以减轻仓味,改善口感。此即所谓“退仓”。普洱茶的传统港仓仓储是由入仓和退仓组成的。对于习惯香港仓储的茶友而言,新制普洱茶仅仅是“半成品”,那么对于港仓普洱茶而言,刚刚出仓的茶品也是“半成品”。
刚刚出仓未经退仓或是退仓不到位的普洱茶确实不适宜品饮,造成许多茶友对于香港仓储的误解缘由之一就是来自于其品饮到的茶品退仓不到位。有意思的是,普洱熟茶(前文有提及熟茶可谓之“湿仓之极致”)也有与退仓类似的过程——散堆。熟茶在渥堆完毕起堆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散堆过程,用以减轻堆味,使茶叶中的菌群稳定下来,提高熟茶的适饮性。
这个过程一般长达数月,中间还要辅以数次的翻堆,使得散堆更加充分。二、紧压茶在拆茶之后,存储在半封闭、无杂味的环境之中,进一步提升茶叶的品饮感受。这种状况多为茶友新购置茶品后的品饮准备过程,茶品在拆散后进一步充分的与空气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的醒茶(数天至数周),口感的提升将会非常明显体现于品饮中的。所谓半封闭、无杂味的环境,包含茶叶罐(紫砂材质、纸质)或是纸质茶叶袋、茶叶盒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紫砂罐相对的透气性不及纸质茶盒,若是新压制的茶品水分含量相对较高,拆散置于紫砂罐中发霉的可能性会大为提高,故而新制茶品拆散后还是存于纸质存茶器为宜。而瓷质茶罐由于气密性较高,对于普洱而言较为适合放置陈期数十年以上的老茶。另外,茶品在转换了原来的存储位置后,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醒茶,才能让茶品在新环境中达致最佳表现。
诸如温度、湿度、气压的改变甚至是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变化等对于茶品的表现都会有所影响,而足够的时间与正确的醒茶方法则是让茶品恢复表现的最为稳妥的方法。三、冲泡茶汤时第一次注水,将茶叶充分浸润,以便使茶叶内含物质更为全面和均匀的释出,第一道茶汤弃之不用,坊间多谓之“洗茶”,亦称“温润泡”。这一环节可谓是最后一道“醒”茶。
通过水分与温度的浸润,让茶叶充分舒张,为接下来的冲泡打好基础。醒茶的时间根据茶叶的形态和仓储状况决定,一般而言,散茶时间最短,紧压茶打开的散块时间则要相应延长,若是仓储较重醒茶时间亦须增加。此一醒茶,取的是热水之“温”、水分之“润”,借以激发茶质接下来的充分表达,而并非是如市面上所传言的洗涤灰尘或农残云云。
先回答您的第一个问题,普洱茶的饼茶不仅有熟茶,还有生茶。并且将生茶压制成饼的历史要早过熟茶。熟茶制法的革新,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由于港、澳地区再次流行普洱茶,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从云南购进晒青毛茶,然后拼入部分广东“大叶青”,以及四川、湖南等地青毛茶,哎当地进行“发水茶”的改制并逐渐形成普洱茶人工渥堆发酵之雏形。
据有关人士回忆。1974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派昆明茶厂吴启英工程师,勐海茶厂邹炳良、曾振兴主任共同前往广东口岸河南茶厂进行多次反复试验,首先在昆明茶厂取得成功。七十年代中期,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所属的三大茶厂才承担起了利用人工渥堆后发酵工艺加快普洱茶书城的新工艺生产普洱茶出口的工作。所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所看到的普洱饼茶,都是生茶,而没有现在咱们常见的熟茶。
将茶叶压制成饼,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茶叶体积。不仅便于运输,更利于存放。但要冲泡,就得拆开茶饼,这让很多人视为畏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饼压制,确有松紧之分。但总体上讲,徒手生掰仍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正确的方法,是用一把顺手的茶刀来拆分茶饼。其实不管哪类茶饼,都是一层层压在一起。因此,找到层与层之间的衔接点最为重要。
毕竟,那才是茶饼最为脆弱的部分。找好切入点后,将茶刀顺势插入茶饼。第一个动作就是直直的深入茶饼。随后,慢慢横向移动茶道。也就是说,将茶饼的“创口”由“点”变成“面”。 先插后扫,接着就可以撬了。请注意,这个动作是撬。利用杠杆原理,慢慢的撬开茶饼。撬开茶饼之后,是煮是泡,还得视情况而定。首先新的普洱生茶不建议用煮的方式,因为它苦涩度高,而且滋味刚烈,用煮的方式有点火上浇油的意思。
文章TAG:普洱 品质 茶叶 提升 普洱饼怎么醒 怎么醒茶才能提升茶叶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