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观点应该是:好红茶可以是红汤红茶,也可以是金汤红茶。但金汤红茶不一定就是好红茶。发酵度较重的红茶叶底:红叶匀整传统红茶都是红汤红叶,因为传统红茶普遍发酵度高,口感浓郁,有酸涩感。而国内工夫条形红茶兴起,向名优绿茶看齐:重外形,原料多为一芽二叶或单芽;重甜轻涩,减轻发酵度使红茶的咖啡因含量减少,再加上细嫩原料本身含有的茶氨酸比较多,优质金汤红茶从口感上来讲,甜醇度更好,适口性也更高。

传统红茶汤色:红艳明亮为什么会有这种消费转变?这是品饮习惯差异造成的。传统红茶滋味浓郁,只有老茶鬼才能堪,一般人清饮喝不习惯,除非调饮成奶茶类来喝;而为了扩大国内的红茶品饮消耗消费,外形细嫩的轻发酵工夫条形红茶来了,口感更甜美,一般人也能接受,消费群体迅速扩大。品相一般的滇红金芽至于为什么会有金汤红茶就是好红茶的印象?因为发酵度轻的工夫条形红茶普遍采用一芽二叶或单芽的原料,即用料高端,所以金汤红茶产品也普遍定价高端。

现实的问题是,原料好的茶叶就能做出好茶产品吗?这里还有一个工艺优劣的问题:发酵度控制不好,汤是金色系的不错,但可能香气全无,叶底花青发酵很不均匀,滋味寡淡,典型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茶叶好看就是不好喝。轻发酵红茶叶底匀整,汤黄有金圈发酵不够的红茶:叶底泛青发酵非常差的红茶:暗黑死色,手摸硬邦邦,无活性。

中国十大茶叶应该如何排名?

不客气地说,当今我们公认的十大名茶,已大多名不副实,甚至只剩下了历史遗留下的名称。原因是化学农业惹的祸。所有的这些名茶,皆成名于传统农业时期,并且种植模式不是现在的条栽密植,而是丛栽。丛栽最大的优势是个体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发育完善。而个体决定群体,群体决定质量。在当今茶叶严重过剩的局面下,农业领导部门应当痛定思痛,下决心改变。

最重要的是丛栽放养会改变生态环境,乔、灌(茶)、草,立体种植,杜绝化肥农药污染残留。特别是放开市场后,各地争做茶叶公共区域品牌。这简直就是开玩笑!质量没保障,一起傍名牌,伤害了消费者,到最后还不是砸行业的脚?现在西湖龙井满天飞,有几个有质量保证?你问问上一辈喝过西湖龙井的老人,现在的茶,还有那个口味?已经成了回不去的过往!所以,没必要再排什么几大名茶了,没意义!还是痛下决心,从种植源头抓起,再拾昔日辉煌,才是正道!。

绿茶、青茶、红茶黑茶白茶等的特性是什么?冲泡方法有哪些?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红茶  论道  一杯  人生  一杯红茶品人生  论道红茶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