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瓶汲引试香荈,雅具罗列无腥瓯”之句,可见宋代文人与都篮之关系。宋 《文会图》画面左下方形器就是都篮一些描绘文人雅集的宋画中也曾出现都篮的身影。最有代表性的是传宋徽宗赵佶所作的《文会图》(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作描绘了北宋文人围桌茶会的场景,画面下半部几个茶童正在为主人备茶,值得注意的是在茶桌左侧,坐于绣墩上喝茶的小童右前方有一件四方体形的箱子状器物,应该就是都篮。

都篮的门半开,隐约可见里面放置的茶盏。《十八学士图》左下角有一个都篮无独有偶,同样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十八学士图卷》(据传也是出自宋徽宗赵佶之手,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廖宝秀老师认为是伪托赵佶的明仿之作),其品茗雅集的场景与《文会图》布局如出一辙,其左下角也有一个都篮,盝顶,四方体,四围以黑漆木为骨架,外编竹为面。

半开着门,隐约可见上下两层均排列着茶具。《春宴图卷》童子们正在备茶,边上那个盝顶四方盒就是都篮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春宴图卷》构图与《十八学士图卷》类似,但细节稍有差异,其都篮的门是合上的,而且都篮外围四角皆有穿带的绳子便于提携。河北宣化下八里辽墓壁画“备茶图”中有碾茶、烧水的场景,画面中有五个人,两童子分别在碾茶和烧水,一中年男子正切切地关注汤瓶中的水煮沸了没有,在风炉的后面,有一高一低两个箱子,高者为盝顶五层四方套盒,低者则为都篮。

四方体状,竹木结构,与陆羽《茶经》中提到的描述基本相同。河北宣化辽墓壁画中的都篮宋代,随着文人阶层的蓬勃发展,器用方面也打上更多的文人印记。焚香、啜茗、饮酒、挂画、赏花、调琴是文人的日常生活,文人外出雅集,自然就喜欢随身携带这些雅物。由是,宋代都篮的范畴有所扩大,除了仅仅作为茶具收纳箱的含义外,还进一步泛化到集茶具、香具、酒具等为一体的包装箱概念。

《春游晚归图》 里也有都篮和燎炉组合而成的茶担在北京故宫博物馆藏品《春游晚归图》中,描绘了一年老的显宦重臣骑着马晚归的情形,画面中最后部分绘一僮仆肩荷一担子,担子两边分别为燎炉汤瓶和都篮。都篮以竹木为材料编织而成,呈长方体型,尺寸较大,可见容纳器物之多,因封装,我们没法看清里面的器物种类。不过,宋代沈括在《梦溪忘怀录》中记载了一个叫“游山具”的东西,他说游山具分两种类型,分别是一个担子的两个箱子。

如何布置一个精美的茶席?

 4/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茶席  茶具  做主  茶具上的茶席有什么用  你的茶席你做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