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都城在哪里?

《封神演义》第一回,成汤灭夏,即位为天子,都于亳(读音bó)。这个亳是西亳,被认为在今河南偃师。然而纣王即位后,都城却在朝歌(zhao ge,今河南鹤壁),这是为什么呢?是作者行文的上下矛盾,还是纣王即位后迁都了呢?其实都不是。作者行文并无矛盾,纣王也没迁都。亳与朝歌并不是同一个地方,商朝的确迁都了,但并非纣王,而是另有其人。

一、商人善迁商人善迁,就是指商朝对于迁都似乎有种迷之爱好。从商人始祖契,到成汤未得天下之前,十三世之中而有八次迁徙,相当于每一代都要来一次全族大搬家。除了最后一次,成汤定居的南亳有地可考之外,其余七次都不可考。而且我在另一篇文章里也写过,成汤时期也有三次迁都,虽然三次迁徙的地方都以“亳”命名,但确实是三个不同的地方:亳有三处,分别为南亳、北亳和西亳,南亳为汤即位为商部落首领时所居,有说即今商丘高辛镇;北亳为成汤伐夏之前、会盟诸侯之地,有说即今商丘蒙县;西亳为汤推翻夏朝统治之后、定都之地,有说即今偃师。

二、不省心的祖宗请大家先记住商朝世系,不然可能会被那些名字搞昏头:成汤、【太丁(未立而卒)、外丙(立二年)、中壬(立四年)】、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即纣王)。自成汤传到第十代中丁的时候,又开始了迁都。

《史记·殷本纪》云,“帝中丁迁于隞”,这个“隞”在《竹书纪年》中作“嚣”,当然它并不是念成嚣张的“xiao“,而是念作“ao”,《帝王世纪》说“中丁徙嚣,或曰隞,今河南敖仓是也”,所以两个字都代表同一个地方。隞都在哪里呢,据《古本竹书纪年译注》,一般被认为在今河南郑州市区之内。中丁死后,依次继位的是外壬和河亶甲(二人皆为中丁之弟),外壬倒在隞地住的挺好,河亶甲住不惯,又开始了迁都。

这次是迁到相都。相,被认为是今河南内黄,近年网络上广受欢迎的武悼天王冉闵便是内黄人。河亶甲的儿子祖乙即位后,又迁都到邢(《史记·殷本纪》),《尚书》说“祖乙圯于耿”,也是以“耿”为都城之意,《竹书纪年》说祖乙“居庇(以庇为都”)。据《古本竹书纪年译注》,说“耿”与“邢”实为一地,古音是一个字的不同发音;而庇,一般被认为是在商丘永城的新桥乡境内。

所以又衍生出两个解释:1、祖乙迁都一次,在邢都;2、祖乙迁都多次,时而在邢,时而在庇。又传四代,至南庚。据《竹书纪年》,南庚自庇迁都到奄。奄,故地在今山东曲阜。传了两代,到盘庚时,迁都五次,民吏皆怨。最后终于在北蒙安定下来,即有名的“殷都”,现在称为殷墟。这个大家都知道,是在河南安阳。这回可算是安定下来啦,《竹书纪年》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南毫  亳州市  安徽省  变化  发展  安徽省亳州市的历史发展变化  南毫归哪个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