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明朝初期很快废除宰相,改为内阁制度,就是对付权臣的。内阁有很多大臣,首辅大臣只是领袖而已。内阁的存在,将宰相的权力分散,而即便首辅大臣其实也只有票拟劝。也就是在奏折上写出自己的处理建议,最后还要皇帝批准才可以。只要皇上不批准,首辅大臣就等于没有任何权力。在权力具体使用上,则主要是六部执行,轮不到内阁负责。

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中国历史上,丞相是变化最多的职位,一直忽立忽废。一方面,皇帝想让宰相帮他处理政务,同时又担心丞相权力太大,有时变换名称、改变职责。春秋时期,有宰相之职,管仲就是宰相;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宰相。秦统一天下,正式改名“丞相”,有时为了分权,设置左丞相、右丞相。汉朝与秦朝差不多,设置内廷后,丞相权力转移到尚书台,汉哀帝时期取消丞相,三公(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

汉献帝时期,恢复丞相之位,其实就是为曹操专设的。三国时期,蜀汉设丞相,是为诸葛亮专门设置的,诸葛亮死后,刘禅就废了丞相。魏晋南北朝,录尚书事、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等各种官职,都可以看作丞相。隋朝三省制,有三个丞相: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

都是三个人共同执政,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宋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丞相。中间也经历过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元朝的中书省是政务中心,皇子统领,下设左右丞相。明朝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朱元璋在洪武13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政。但朱元璋的子孙精力不够旺盛,就设置内阁处理政务,内阁大学时相当于丞相,内阁居首者为首辅。

分封制早已经被废除,为何朱元璋要恢复?

我们表达的政治体制分期,采用了西方的叙事概念。把人类社会归结为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种表述不完全符合中国实际,引起了许多疑惑和争议。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在黄河流域,从来没有奴隶制社会。贵族世袭的封建统治体制,主要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500多年间。游牧民族地区,实行过臭名昭著的奴隶买卖,但多数牧民不是奴隶,有点象地主和佃户的性质。

历代社会的有钱人(主要是皇族)通过买卖人口,蓄养家奴女佣,并不代表主流社会形态。封建贵族对兄弟、子侄、功臣、将军进行分封采邑,他们都拥有土地、人口、军队的支配权,被称为诸侯国,拥戴封建领主为国王。封建制带来四大问题:一是黄河泛滥无法统一治理,二是不能团结起来抵御游牧民族入侵,三是诸侯国家内部篡夺王位,四是各国为相互掠夺战争不断。

到战国末期,300多个诸侯小国己兼并为七个国家。秦始皇战胜六国,中国实现统一,立即采取郡县制,废除封建制。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此后无论王朝更替,还是蒙满民族入主中原,都实行皇权专制下的郡县制,不敢随意更改政治体制。皇权专制的最大弊端,是周期牲的政治瘸败,由腐败导致改朝换代。明王朝试图改变政怠宦成的周期律,貌然启动分封制,使八方诸候疯狂地掠夺财富,拥兵自重觊觎皇位,并且愚蠢地闭关锁国,导致满、蒙、藏各民族共同携手,再一次以金戈铁马入主中原。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胡惟庸,到最后废除宰相制度?

按照朱元璋的出生以及人生奋斗经历来看,他是一定要杀死胡惟庸的,也一定会最后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制度的。胡惟庸案,是明初政治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后来,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被合称为“胡蓝之狱”,是朱元璋为未来皇帝“拨刺”、消弱开国功臣势力的重要布局。从时间上来看,胡惟庸案长达十多年,共有3万多人被杀掉,其中地位极高的公侯一类爵位者,即有22 人,可见影响之深。

除了胡惟庸,被杀的开国功臣还包括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韩国公李善长、延安候唐胜宗、吉安侯仲亨、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申国公邓镇(邓愈之子)、临江侯陈镛(陈德之子)、大将毛骧、李伯昇、丁玉和宋濂次子和长孙等人。此外,宣德侯金朝兴、宁济侯顾时、营阳侯杨憬、靖海侯吴帧、永城侯薛显、巩昌侯郭兴、六安侯王志、南安侯俞通源、汝南侯梅思祖、永嘉侯朱亮祖、淮安侯华云龙,虽然在案发前已死,也被追坐同党,革除爵位,许多人的子孙被处死。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的是宰相制还是丞相制,你怎么看?

我来回答。长页说史,独立观点,欢迎大家点评。明太祖废除的是宰相制,这个钱穆和吕思勉的书都这么说的。但其实两者意思一样。丞相,管行政,汉代三公之一。钱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紧压茶  普洱茶  今生  前世  漫画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紧压茶工艺  漫画解说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