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如何能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紫砂壶为什么能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确的说法是:2006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是紫砂陶的原产地,2007年宜兴紫砂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14年,宜兴紫砂又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宜兴紫砂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充分展示了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产品声誉,极高的知名度,收到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同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不仅仅在国内受到保护,在国际上有获得认可和保护,宜兴紫砂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地理命名名称进行命名,使其具有代表地域特色产品的巨大市场空间和品牌升值潜力。

虽然紫砂壶是原产自于宜兴,经过传播和发展,紫砂壶型在其他的陶瓷行业得以使用,如中国四大陶中的另外三大陶:广西钦州坭兴陶,重庆荣昌富陶和云南建水五彩陶都可以生产部分壶型,目前全国还有其他地方正在大力发展紫砂壶行业,慢慢的紫砂壶代表的是一个普世性文化,不可能被申请为非遗,例如,茶文化一样不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倒是“什么工艺,什么技艺”符合申请非遗名录。

茶壶是生活用器,文人为何这么喜欢紫砂壶

水是茶之母,器是茶之父,好茶配好壶。就有明代李渔评壶“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固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李渔,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美学家,喜爱紫砂壶而赞颂和收藏。一个事物的诞生有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看看紫砂壶起源和发展。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梅晓臣在《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紫砂器已经与茶与文人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为紫砂壶诞生提供沃土。

又明代正德年间书童龚春创制树樱壶,为紫砂壶鼻祖,龚春为阳羡进仕吴颐山的书童,耳濡目染和文学熏陶,想必也品茗。供春壶仿金沙寺旁银杏树树樱制作而成,赋予壶美感和文化气息,供春壶的诞生就与文化文人学士分不开。再到清代陈曼生更是把紫砂壶与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紧紧联系起来。陈曼生,酷爱紫砂壶,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是第一位在紫砂壶上铭刻作诗。

后来者清代瞿应绍,字子冶,书画家,他在杨鹏年所制石瓢壶上刻竹,后人称子冶石瓢,在当时已是千金难求。杨鹏年制汉瓦壶上洋洋洒洒刻着“放下屠刀否,心莲倾刻开,三千今世界,开眼见如来”,紫砂壶自身带有文化气息,佛缘,岂有不受文人雅士佛教人士喜爱呢?悠悠几千载,文人自古多风流,描绘世态万千,展抒励志情怀,托寄闲情逸致,多离不开文学与书画,或字字珠玉,或精描细琢,得以绵绵无绝于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林,紫砂壶就是很好的载体。

紫砂壶上刻字是不是有些多余呢?你怎么看待这种做法?

个人觉得紫砂壶刻字也是一种体现文学、篆刻以及金石等文化的艺术形式,根本无从谈起是否多余,只是个人审美高低与不同的体现。紫砂壶界如雷贯耳的“曼生壶”,就是由陈曼生设计,杨彭年等人制坯,再由陈曼生等人用隶书、行书、楷书、草书以及金文等题字刻铭的。也就是因为刻字,才能让我们在欣赏到曼生壶的壶型设计与工艺之外,还可以在其壶身刻画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韵。

不过,现在这个网络与电子产品的时代,大家连拿笔写字的机会都少之又少,书法与绘画也是几乎难接触到,再加上各种伪大师横行,使得在紫砂这种材质上进行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变的更加是看热闹的多,懂门道的少。所以呢,希望真正爱紫砂壶刻画的朋友能剔除糟粕汲取精华,能多从陈曼生、任淦庭、徐秀棠、潭泉海等真陶刻大师的刻画作品上培养出自己的欣赏水平吧。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制壶  联弹  四手  紫砂壶  文人  古代文人怎么玩紫砂壶  作家与制壶大师四手联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