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采用我们的简化字,就是简化字确实比较成功。相比繁体字优势很大。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今天的我们几乎天天跟汉字打交道,起码要知道一些常识,规范汉字是怎么来的,规范汉字是一个巨大系统工程,不要听网上那些笨蛋胡言乱语什么「残体字」,什么「闭门造车,拍脑袋瞎简化」,当然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那是两难选择。

规范汉字整体优于港台的繁体字的。规范汉字是从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文字改革开始的。颁布多个汉字规范、简化、整理方案上分步分批实现的,过程长达几十年。规范汉字从「字形、字量、字序、字音」四个方面颁布几十个规范文件,可谓呕心沥血:引自: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苏培成(书海出版社,2001),页511,规范汉字的「字形」和「字量」来自两个核心规范文献:1、《简化字总表》,最新标准的1986年10月2、《通用规范汉字表》,最新标准是2013年版本3、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将汉语拼音、规范汉字、普通话上升到法定语言文字的高度,规定了中国的语言政策,明确母语基础教育方案。

在电脑、手机上用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目前有三个标准:GB2312——80编码方案,于1981年发布,收录汉字6763个,采用双字节编码。《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华人GBK编码方案,于1993年发布,收录汉字21003个,采用双字节编码。GB18030编码方案于2000年发布第一版,收录汉字27533个,2005年发布第二版,收录汉字70000余个,以及多种少数民族文字。

普洱茶是芽头越多,品质就越好吗?为何?

芽头在我看来更多的代表着颜值,不管是普洱还是其他红茶绿茶,芽头越多,采摘成本就越高,价格肯定是上涨好多倍的,而且芽头的耐泡性也不行,芽头的清爽度会好一点点,但那得高手才会品出来的味道,而且这种味道又有点像刻意创造出来的一种高级感。所以对于一般茶客来说,芽头茶并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就算是老茶客,芽头茶也不是他们经常喝的茶。

普洱生茶选大益还是中茶还是下关,有没有什么推荐?

接触普洱时间不太长,这三个品牌的茶都买了一些,简单说一下感受,大神轻喷大益,毋庸置疑的老大,茶叶除了贵点,没毛病,我买的大益基本就是他的熟茶,大益生普感觉性价比还要低中茶,现在平时常喝的中茶比较多,有个建国70周年纪念红印着实不错,茶气十足,生津回甘都不错,存了点,又陆续买了几款中茶其他的生茶,感觉喝着不错下关,甲坨,特沱都试过,在这个价位能买到的大厂茶,口感还可以的也就下关了,如果喜欢喝普洱,对价格又特别敏感的话就喝下关 以上的评价是基于我这个普洱小白两年的喝茶过程总结的,茶叶这东西个人感觉,大厂三五百块一饼左右的茶就可以了,没必要追求山头高价,自己不懂的话容易掉坑。

老茶客常说“普洱茶是喝茶人的终结,是茶人的最后一站”为什么呢?

如果要称“老茶客”,我认为我是一个典型的“老茶客”!从小到大都喝茶的“老茶客”!做为南方人,在水质不太好的时代,每家每户都会用壶烧开水,壶里放入茶叶泡茶喝。只是茶叶是当地农村的细茶,有些放了香草香,有些烤了松木香,有些烟熏枫毛球果香……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至于提问者提出的“普洱茶是喝茶人的终结,是茶人的最后一站”,我认为这是明显地带人入“圈套”,让好普洱茶的人沉底不起,沉迷不已,也让不爱普洱茶的人趋之若鹜,幻想不断。

实际上,就喝茶的我而言,如果以2000年前后作比较,以2010年至今作对比,就会有不同的认同。1995年2000年以前,对龙井茶,碧螺春,岳阳毛尖,君山银针等毛尖类茶非常喜欢,经常与人分享,经常换着泡茶喝。2000年至2005年之间,大红袍铁观音,人参乌龙茶,台湾乌龙茶等半发酵茶比较喜欢喝,还有很多人特别追求人参乌龙茶。

但是我只喜欢铁观音茶叶。2006年至今,由于物质丰富多彩,吃香的喝辣的,吃饱喝足的人多了,肚子肥胖了,加之台湾人在大肆宣传炒作普洱茶,泡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消费量也越来越大,一时间,普洱茶概念深入人心,追求普洱茶的人也越来越多……当时还有很多人自称高端消费者,不是普洱茶不待见,还美其名曰“茶至普洱止!”与题主的话有些相似。

但是,至今我不觉得普洱茶有何不可或缺,喝过一段时间的普洱茶后,我还是认为铁观音茶叶的香浓,清爽,最合我的口味,以至于现在我的惯用茶就是“铁观音”,天天必喝不可少。“千茶千样,百茶百性。”,“各茶有各味,各茶适各性,各茶入各眼”。我认为,真正的“老茶人”一定是一一不单纯的附和别人的宣传,不简单的认可别人的追求,不怀疑自己口感……的人。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7542  简体  茶品  云熟  鉴赏  7542历年代表茶品鉴赏  为什么叫简体云熟7542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