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说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270多年前“工夫”为较珍贵之茶清雍正在崇安县为令三年的刘埥,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武夷茶高下共分为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丛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次则花香……”说明在27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称,且为较珍贵之茶。

民国后到现在的“工夫”当代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先生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载:“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民国之后,岩茶就没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则全指红茶。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将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三大类,且按地域分为: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而福建“闽红工夫”又含坦洋、白琳、政和三大工夫。而“功夫茶”,是指泡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功夫,要注重水、火、冲三者的把握。“功”、“工”在广东潮汕、福建闽南的方言中读音是有区别的,吴觉农指出:在潮州方言中,“工”念音为“刚”,“功”念音为“攻”,闽南话也与之相近。到潮州就很容易听出“工夫”与“功夫”。

潮汕的茶为什么不太受大众欢迎呢?

潮州茶,在本地是很普及的,潮汕人一天不喝茶,当地的凤凰单枞,那可以说是无法生活的。因此说潮州茶不受欢迎是不准确的。但是,潮州茶又确实没有像红茶,铁观音,武夷岩茶,白茶普洱茶那样让全国人民耳熟人详,风靡一时。出了潮汕地区,影响力就急剧下降,也是事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周边的省份太强大,推销空间被挤压,一方面是当地的茶在坚持自己特色的时候,没有把特色普及出去,一般外地人一尝试喝过凤凰单枞那种浓烈的味道,和滴漏式样的分茶方式,堆积紧压式的惜茶用尽泡茶原则,在好奇同时,也是猛吸了一口冷气的,很难接受。

凤凰单枞在当地其实非常普及,价格也实惠,除非你标榜乌东单丛,类似武夷正山核心区,那是潮州茶高端的存在。本人有在当地生活的经历,炎炎夏日,躲在树荫下,一张小桌子摆着六七个拇指大的小陶瓷茶杯,刚刚冒泡的滚开水淋在小小的盖碗茶杯具上面,压紧茶杯里面从早晨开始就喝了还不舍得倒掉的多层残渣,最上面一层才是新添加的茶叶

每人的小杯里就分点几滴茶汤,刚好盖底。当你邹着眉头勉强拿起黑黝黝的大家都在用的杯子,喝下如上甘岭那般珍惜的浓茶,如果你不嫌弃,你心里会窜出一股深井里苦涩变成甘泉的感觉。如果你还想再喝第二第三杯,忘了茶杯那档事,恭喜你,你就找到了潮州茶的精髓,当地人享受的就是这一种被虐般的快感。苦涩穿肠,全身舒畅;十几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当初那杯茶喝下去后,晶晶亮,透心凉的感觉。

天天喝就习惯了,因此,潮州茶要从小喝起,再也不离不弃。不会喝潮州茶,不懂苦乐人生,不配做潮州人。潮州茶,走的是茶本质一脉,清苦。苦茶当药,清心解暑,搜肠刮肚,分外轻松。别人几泡就倒掉的茶渣,他当做宝,一喝到底,要的就是那茶碱的苦味。当然,也要这个茶有这个本事。自从引进了武夷茶的宋种,传承了闽人的喝茶方式,又借清中期欧美风靡中国茶的机会,另起炉灶,另辟蹊径发展出了凤凰单枞,走汕头香港海路,也辉煌了一回,连茶具都另起一套,别具一格。

潮州茶自成一家,却又上接传统精神,各个传承都有说法。绿茶就是白水;高山冻顶乌龙太轻飘;清香型铁观音那纯粹是骗骗北佬的;白茶,小弟;普洱,贩夫走卒的东西;花茶红茶,女人的玩意。只有武夷岩茶是不能欺负的,那是兄弟。以小众的,孤清的心态,冷眼旁观那些风风火火起来又跌落的铁观音之流,隐隐约约有一种高傲的意识,我这个才是正宗的茶和喝茶方式。

的确,潮州茶道,是目前仅存的有根底的完整的中国茶道,或者说是除了道观寺庙外,中国大陆普通民众的茶道,从潮州茶道这里,可以追溯到宋明的人间日常生活中,是清明上河图的现实版。目前流行大陆的饮茶方式就是清末由闽南特别是潮州传到台湾,再在改革开放后回流大陆的。也就是说其实,目前中国茶道的祖宗,就是潮州茶道在两百年间存在。

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功夫茶,你们都在什么地方场所泡过茶?

感谢邀请。我是江西人。由于从小就在汕头长大,对于功夫茶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特别这几年出来工作了,让我更多地接触到功夫茶。因为我是做装修的,不比进厂,每次套房在装修的时候业主都会带包茶叶过来。看见我们在干活就自己烧水冲茶喝,还会叫我们坐下来喝两杯。跟我们讲,潮汕人泡茶很有讲究,说水的温度要随着各类茶叶的品种来决定。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工夫茶  潮汕  发源地  潮汕工夫茶历史多少年  中国工夫茶发源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