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了解了茯砖茶的保质期之后,我们再来看看饮用方法。茯砖茶可以分为清饮和调饮两种喝法,因为茯砖茶外形为砖状,茶身紧实,冲泡之前需要用小刀或者镊子取下适量的茶碎,辗碎备用。具体如下:1、清饮(1)烹煮法:把备好的茯砖茶放到玻璃杯里,倒入适量清水,沸水润茶之后再加入冷泉水,沸腾以后,将茶汤过滤去渣,即可饮用。
(2)泡饮法:把茯砖茶放入杯里,用100度的开水直接冲泡,盖上盖子闷5分钟,即可饮用。2、调饮(1)茯砖茶 牛奶:把备好的茯砖茶放入沸水中,熬煮10分钟,再倒入适量的牛奶,煮开,然后用过滤器滤掉茶渣,即可饮用。(2)茯砖茶 菊花:把茯砖茶放入壶里,加入适量的清水,熬煮10分钟,然后用滤器过滤掉茶渣,加入适量的菊花,煮开,即可饮用。
砖茯茶是什么茶?喝它有什么讲究?
茯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黑茶类的一个最具特色的茶。好的茯茶是纯天然发酵,闻之菌花香浓郁,口感醇厚,同时宜储藏、具养生价值和收藏价值。现在很多人喜爱茯砖茶香醇的独特口感,喜爱茯茶独特“金花”所产生养生保健功效。作为茯茶的爱好者,大家自然也希望喝到优质的茯茶。然而,与其它茶叶相比,辨别茯茶的好坏更为困难,市场上还有一些各种各样不客观的观点影响着大家。
今天我们就分析一下,有哪些常见方法,能通过外观判断快速辨别茯茶质量。通过原料辨别。茯砖茶本身不分等级(详见国标)。但茯茶都是用黑毛茶制成的,黑毛茶有一级、二级、三级乃至四级之分。那么是不是等级越高、原料越细嫩,茯茶的质量就越好呢? 答案是不一定。茯茶的质量三分在原料,七分在工艺。鲜嫩的原料有好处,老粗的原料同样有优势。
相对来讲,天尖料、一级料的成本较高,茶砖的含梗量低,较为精致讲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而老粗原料制成的茯茶是传统工艺,所含的粗纤维、多糖成分会高一些,回甘也会稍好。 影响茯茶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的还是发酵工艺、发花工艺,以及后期的转化。打个比喻,茯茶一直被称为茶中的粗粮,那么原料等级高的就是粗粮中的细粮。
如果您购买茯茶,是为了送人,或者您自己对审美比较挑剔,建议您选择茯茶时选择原料等级比较高的。反过来亦然,原料越老粗,茯砖茶质量越好,也是不对的。观茶梗粗细,辨别原料等级 关于茯砖中的茶梗,在2013版国标中,规定上限是20%,其中超过3厘米的不超过1%;在2018版国标中规定手筑茯砖上限是8%,机制茯砖不超过10%。
这一标准的变化,体现了市场的主流观点的变化。茶梗对于茯砖茶品质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但绝非多多益善。茶梗含量越高,原料成本越低。 那么如何分辨茶砖的原料等级呢?如果明显肉眼可见,茶砖条索粗大,茶梗直径较粗,原料等级肯定比较低,多为三四级的黑毛茶原料;如果条索比较细密,茶梗直径较细,原料等级应该比较高,多为一二级的黑毛茶原料。
当然,传统工艺里还有把黑毛茶切碎再压砖的工艺,这就需要看泡茶后的叶底的厚度。一般来讲,茶梗是最直观的,茶梗的长度可以更改,但茶梗的直径是无法更改的。是不是机制茯砖一定没有手筑茯砖好呢? 不一定。还是要看茯砖茶的总体质量。为什么茯茶不像绿茶那样原料决定一切,就是因为茯茶的生产工序非常复杂,工艺也很多。一般来讲,机制茶砖棱角分明,形状为标准几何形状,密度较高、茶砖非常结实,而手筑茯砖边缘比较圆润,不可能呈完全标准的几何形状,密度相对较低、茶砖比较酥松。
手筑或机制只是生产方式,茶的质量和生产方式无关,和生产标准有关。相对来讲,手筑茯砖因为砖内空隙较大,发花的情况会好一些。是不是颜色呈黑褐色的茯茶质量更好? 不一定。根据2018版国标,散状茯茶要求乌黑油润,而茶砖则无此要求。这是因为,颜色乌黑油润的一般是发酵程度较高的茯茶,适合不经存储或短时间存储即可冲饮;而颜色呈黄绿色的,一般是发酵呈度不高的茯茶,适合长期存储才可饮用。
这种颜色的不同,不能说明茯茶的品质,打个比方说,有点类似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对于一般意义上,买来就喝和买来送礼的消费者,当然是呈黑褐色的茶砖较好;而愿意存茶,在意茯茶的后期转化的发烧茶友,无疑买未完全发酵的更好。 还有一点,如果肉眼可见茯砖茶里面有明显的杂质,比如常见的就是竹篾、塑料绳、烂叶片、陈年茶梗等,说明产品质量不过关。
文章TAG:茶砖 砖茶 储存 保存 茯茶砖如何保存 茯砖茶的储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