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献记载,唐以前的使用茶叶方式,最原始的是嚼茶叶来生津解渴。再后来较为细致一些,饮茶方式是将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等,制成茶饼或茶团,饮用的时候把茶饼或是茶团捣碎,放上葱、姜等煎煮,用来佐餐或解渴,这也是一种粗放式的饮茶方式。到了唐代,饮茶风气渐趋普及。据唐代文献《膳夫经手录》中记载到:"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

"唐贞元年间,茶的饮用普及全国,上至王公贵族、文人大夫,下至村野百姓,形成了全国性的贵茶风俗。有文献记载:"嗜茶榷茶,皆始于贞元间矣。"唐朝中后期,陆羽《茶经》的问世。 这部著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它全面论述了茶的起源、茶叶的采制、制茶用具、煮茶用具、烹茶方法、茶的饮用以及茶的历史等十个门类。

可以说,《茶经》是当时茶产大盛、饮茶风行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它的出现使"天下益知饮茶矣"也极大推动了饮茶风习的传播。到了宋代,茶文化进一步发展,将唐代煎茶法发展为点茶,民间出现了"斗茶"的饮茶方式。这种艺术性较强的"斗茶"的内容大致是文人士大夫以及佛门僧侣争相讲求茶品、火候、煮法及饮效等。斗茶、茗战因其高雅的形式、无限的趣味深受普通士人甚至皇帝、大臣们的喜爱、痴迷。

此后,明清时期茶的饮用更加的精细。在明代,散茶中的绿茶是利用炒青法所制的主要茶类,其中也包含部分花茶。清代的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等茶类,组成了我国茶叶基本种类,同时,"点泡茶"的方法被"撮泡茶"取代。清代,茶叶远销英法,成为我国出口产品的代表。茶叶,时至今日,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文化地位,也成为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盏为什么不适合当品茶茶具

听我这个资深的建盏迷讲个故事,你就知道为什么了。2016年的夏天,福建一朋友来找我喝茶,席间,他从包里摸出一个杯子说:“你那么好的茶,拿这个来养一养。”我看挺别致的,没见过,就问到:“这是什么杯子啊?”,他饶有兴趣的跟我介绍说:“这是建盏,茶具里面最有文化的代表,你看,这只盏毫都烧出来了。”我突然略有点尴尬起来,我咋就这么孤陋寡闻呢?我是一个如此痴迷于茶的人,既然不了解这么一个东东。

我当时就拿起手机查了一下。网上介绍得还真牛。我对这么一个茶杯肃然起敬了起来,瞬间有想要拥有一只的冲动。过得两天,我就鬼使神差的启程去建阳走走。这不看啊!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建盏里面的水可真深!我走访了当时建阳几个最有名的名家,深入了解了一下建盏的历史、工艺、文化、时下业态行情等相关内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东西。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喝茶  元朝  元朝怎么喝茶  那么之前是怎么喝的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