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用来提神健体的苦菜就是现代意义茶的祖先。两汉以前,中国的茶叶都是将鲜叶直接放进汤里做羹或者做粥的。所以中国古代只有吃茶而无喝茶之说。但是,吃茶的鲜叶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如果想要一年四季都吃上茶,只有把茶像其他菜一样晒成干。因为人们已经在生活中发现失去大部分水分的菜干可以长时间保存。所以,两汉至三国期间,茶就以晒青的方式出现了。

隋唐开始,人们创造了蒸青制茶法。明代人们创造了炒青制茶法。炒青是中国六大茶类中最常见的制茶法。晒青被白茶继承下来了,蒸青被恩施玉露等茶继承下来了。这就是茶的来历。至于什么茶最好?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中国可以产茶的地方太多了,不同的地方做茶的手法不一样。中国光茶的大类就有白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绿茶黑茶、黄茶六大类。

每一类的产区都很大,每一个小产区因为地理环境、文化的不同,做出茶的特色也不尽相同。所谓类类有好茶、处处有好茶,哪个最好真的无从比较。所以茶友们常说茶无止境,因为谁也不知道最好的茶到底是什么茶。再加上每个人的喝茶经历、对茶的期望值不一样,口感偏好也不一样,对茶品质的判断也会因人而异,评判有很大的主观性,就算有了结果,也不会客观。

现代生活,人们喜欢喝茶,那么茶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特点是什么?

因为茶是古文化古明的传承。它是饮品,又是调味品。是开心剂,是养料,是补品又是药品。因为普及率太高,又是待客及生活的必须品。开门七件事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把茶排在人生必须的七件事上。我从玩童记起,邻居老纸匠爷爷一年四季客人满座,唱京戏主演诸葛亮,他的茶友有村老中医,老教师,老戏班子锣鼓手们。因为大儿子早年参加革命在南方支左,知道老父爱茶如命,每年按季节向家里邮茶。

茶多朋友多,喝茶期间还要唱上几段。天长日久,我能听出空城计,群英会。用现代眼光看,他的茶道很讲究,但找不到前因后果。首先不许别人动他的茶具,茶壶中间有茶垢象小山,老人讲这是茶山又叫茶仙,是补品和药品,人常喝能提神解晕。喝茶无味了也不倒渣,继续添叫续茶,中午换茶把新茶沏水后用雪白的包袱盖上。午休后茶友齐了再喝,水上面有一层象地膜复在上面老人称晶,因为一动即碎说明没有喝过老人称茶头,也叫头巡。

总之,老人有老人的文明,我们听大人讲,老人家都是文明人,人人会喝茶,可茶艺从哪来不清楚。因常来常往我们邻家有客他都是座上宾。不管谁请老人,老人都在陪客位,用自备茶叶茶具招待客人。饮茶品酒间老人口中总离不开三国,讲关公义,司马虚,孙尚香忠烈节,酒宴结束了,老人还乐无尽兴再哼段京戏名曲。老人去世多年,我们这些邻居还在用老人的快马炉子烧水,茶具换了几代,但再没见茶山出现。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属性  文化  什么是文化属性  茶的文化属性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