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偷着乐》把北京胡同里的故事搬到天津,片中邻居失恋了,不吃不喝,寻死觅活,冯巩饰演的张大民端着一碗面,捧着一瓣蒜去劝人家;“世界上最好的就是这饭,饭里最好的就是这面,面里最好的就是这蒜,蒜再好也没你好看——我看你还是算了吧。”贫嘴,逗乐,温情,一碗面一口大蒜味,那是生活的味道。北京人对于炸酱面的感情复杂且有深度,不像天津人一提煎饼果子就像踩着尾巴了一样喊着要审判异端,而是那种四九城儿城墙根生活久了自然而然的规矩论。

可近日天津之行却吃到了那种久违的北京味杂酱面,可我偏偏点了榨菜面。炸酱面炸酱面,炸酱自然是重中之重,北京天津都有炸酱面,列位您记好了,区别就在于北京版黄酱甜面酱都有,天津多要甜面酱。天津面条端上来,正经的店家必须得是用大海碗装着,大海碗拌的开,讲究有分寸,换别的碗就是没这个劲,也拌不痛快。许多人来了又去,天津人的家拆了又迁,胡同口的炸酱面,再难找回当年的味道

炸酱面这是一道特简单的吃食,但是约简单的反倒越难做,因为要做到极致,每个家庭主妇都在天津爷们挑剔的口味下做过千次以上(因为是家庭高频食物),所以这种东西就必须在有年头的老店吃。都说“金刚怒目,菩萨低眉”,我怀疑成都的菩萨可能是最慈祥的。在成都,如果你说要去一趟文殊院,十有八九以为你是去喝茶的。一墙之隔,里面菩萨端坐,外面是热烈的成都人民在喝茶、打麻将、吃火锅,甚至还有掏耳朵的。

我曾经问成都朋友,菩萨真的不嫌你们呱噪么?……他说,菩萨慈悲,应该会一笑而过吧。他给我们带过文殊院的宫廷桃酥,很惊艳,每天都要排大队买,一看,都是当地的中老年人,他们当然是最懂这个城市味道的人。那天下午太阳很好,文殊院都是喝茶晒太阳的人,聊天,大声笑,眼前就是答案,世间的苦痛最终被时间与生活化解,被一口茶、一碗粥治愈。

墙里的菩萨若是看见,应该会很高兴。成都还有个更厉害的庙——大慈寺,据说玄奘在此受具足戒,上个世纪60年代供奉过玄奘顶骨舍利。现在大慈寺旁边——不对,大慈寺已经完全被太古里包在里面,来来往往看起来就不太上班的年轻人,捧着喜茶的杯子,抬脚就进殿里了,哦,对了,大慈寺对面还有一家也是大排队的桃酥店,名字是文殊院的谐音——“闻酥园”。

文殊菩萨真是福泽深广。不严谨地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到了陌生的地方,想找好吃的,不妨去寺庙周围试试。你要想想,是「走游慢活族」设计师的经验多、还是你的经验多?尤其你付了那么贵的旅行服务费难道不就是求解脱么?为什么还是处处心累、白白打卡?而绝大多数「走游慢活族」慢活顶尖设计师,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们会把每一个项目都看成是自己的个人作品。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包中  普洱茶  茶叶  日本  价值  如何把普洱茶卖到日本  等品牌茶包中茶叶的价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