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标准的变化,体现了市场的主流观点的变化。茶梗对于茯砖茶品质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但绝非多多益善。茶梗含量越高,原料成本越低。 那么如何分辨茶砖的原料等级呢?如果明显肉眼可见,茶砖条索粗大,茶梗直径较粗,原料等级肯定比较低,多为三四级的黑毛茶原料;如果条索比较细密,茶梗直径较细,原料等级应该比较高,多为一二级的黑毛茶原料。

当然,传统工艺里还有把黑毛茶切碎再压砖的工艺,这就需要看泡茶后的叶底的厚度。一般来讲,茶梗是最直观的,茶梗的长度可以更改,但茶梗的直径是无法更改的。是不是机制茯砖一定没有手筑茯砖好呢? 不一定。还是要看茯砖茶的总体质量。为什么茯茶不像绿茶那样原料决定一切,就是因为茯茶的生产工序非常复杂,工艺也很多。一般来讲,机制茶砖棱角分明,形状为标准几何形状,密度较高、茶砖非常结实,而手筑茯砖边缘比较圆润,不可能呈完全标准的几何形状,密度相对较低、茶砖比较酥松。

手筑或机制只是生产方式,茶的质量和生产方式无关,和生产标准有关。相对来讲,手筑茯砖因为砖内空隙较大,发花的情况会好一些。是不是颜色呈黑褐色的茯茶质量更好? 不一定。根据2018版国标,散状茯茶要求乌黑油润,而茶砖则无此要求。这是因为,颜色乌黑油润的一般是发酵程度较高的茯茶,适合不经存储或短时间存储即可冲饮;而颜色呈黄绿色的,一般是发酵呈度不高的茯茶,适合长期存储才可饮用。

这种颜色的不同,不能说明茯茶的品质,打个比方说,有点类似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对于一般意义上,买来就喝和买来送礼的消费者,当然是呈黑褐色的茶砖较好;而愿意存茶,在意茯茶的后期转化的发烧茶友,无疑买未完全发酵的更好。 还有一点,如果肉眼可见茯砖茶里面有明显的杂质,比如常见的就是竹篾、塑料绳、烂叶片、陈年茶梗等,说明产品质量不过关。

生活中经常见到茶叶饼,为什么要把茶叶制成茶叶饼保存,原因是什么?

把茶做成茶饼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1.便于运输和存储。拿普洱来说,清朝时候,普洱茶是作为贡茶的。普洱是运到北京紫禁城的,要从云南普洱运到北京,那是很远的,山高路远,气候变化无常,把散茶压成饼状或者砖的形状,积多成少,由于压缩了空间,便于运输的同时,茶叶内质的变化也是很有限的,压成饼状再用云南当地的竹壳包装好,防水,防潮,这样原汁原味运到北京,皇帝才能喝到正宗的普洱茶。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砖茶  安化  存储  储存  如何正确的存储茯砖茶  安化茯砖茶的储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