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蒸有过熟之患,有不熟之患,过熟则色黄而味淡,不熟则色青而易沉,而有草木之气,惟在得中之为当也。”采来的茶芽先用水洗净,等蒸笼的水滚沸,将茶芽置于甑中蒸。蒸茶须把握得宜,过熟则色黄味淡,不熟则色青且易沉淀,又略带青草味。如何才能适得其中,这和茶师的制茶经验与技术有很大关系。四.凉水冲《北苑别录》记载:“茶既熟谓茶黄,须淋洗数过。

欲其冷也……”蒸熟的茶芽称“茶黄”。茶黄得淋水数次令其冷却,先置小榨床上榨去水分,再放大榨床上榨去油膏。五,初榨。六.大榨 。七.复榨。《北苑别录》记载:“……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水芽则以马榨压之,以其芽嫩故也。先是包以布帛,束以竹皮,然后入大榨压之,至中夜取出揉匀,复如前入榨,谓之翻榨。

彻晓奋击,必至于干净而后已。盖建茶味远而力厚,非江茶之比。江茶畏流其膏,建茶唯恐其膏之不尽,膏不尽则色味重浊矣。”榨膏前用布包裹起来,再用竹皮捆绑,然后放在大榨床下挤压,半夜时取出搓揉,再放回榨床,这是翻榨。如此彻夜反复,必须完全将膏汁去除干净为止,茶味才能香醇持久。其动作类似今之团揉,也许散茶的团揉即由此蜕变而来。

八.研茶十六水《北苑别录》记载:“研茶之具,以柯为杵,以瓦为盆。分团酌水,亦皆有数,上而胜雪、白茶,以十六水,下而拣芽之水六,小龙凤四,大龙凤二,其余皆以十二焉。”研茶的工具,用柯木为杵,以瓦盆为臼。茶经挤榨的过程,已除去膏汁,因此研茶时得加水研磨。唐捣茶、宋研茶都是用水,这就像从前水磨米粉一样,加水研磨的次数越多,粉末就会越细。

而对于宋茶来说,茶末越细,其品质就越高。水是一杯一杯的加,品质愈高者加水愈多,研磨次数越多茶质愈细。 九.复模《北苑别录》记载:“凡茶之初出研盆,荡之欲其习,揉之欲其腻,然后入圈制銙,随笪过黄。有方銙,有花銙,有大龙,有小龙,品色不同,其名亦异,故随纲系之于贡茶云。”研好的茶,要荡均匀再出研盆,揉起来觉得光滑细腻,再放入圈模中定型。

圈模有方的、圆的、花形、大龙、小龙……种类很多。十.十二宿火烘焙成品烘焙是为了更好的贮藏茶叶,成品茶极易吸湿、串味,为保持色香味,将要收藏的茶饼先放入茶焙中,以温火将茶饼烘焙一次,驱除茶饼中可能已有的湿润之气,然后再密闭贮藏。综上所述,龙团凤饼之“龙园胜雪”,其工艺为:1.择时采。2,净水洗。3,蒸熟。

4,凉水冲。5,初榨。6,大榨。7,复榨。8,研茶十六水。9,复模。10,十二宿火烘焙成品。其中,有几道工序至今难以复原:一是蒸茶:“茶之美恶、尤系于蒸芽压黄之得失。蒸太生则芽滑,故色清而味烈;过熟则芽烂,故茶色赤而不胶”。根据《大观茶论》表述,蒸茶是把茶叶蒸熟,,并非蒸汽杀青。宋式蒸茶沿用唐制,《茶灶》云:“无突抱轻岚,有烟映初旭。

 2/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茶类  入门  英语  六大茶类英语怎么写  随我入门了解基本茶类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