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主营福鼎白茶,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说法。提问人该不是故意在高端黑白茶吧?白茶的药用价值主要在于新茶去火(特指银针,牡丹等级),消炎和治疗荨麻疹(所有等级),其他的效果不明显的功效尚未得到民间公认(国家的茶叶研究机构术语过多,非专业人士是不感兴趣的)。恕本人孤陋寡闻,也许白茶有其他功效本人并不知晓,但是什么万病之药——仙丹都不敢这么说吧?下图摘自《中国白茶》。
好的老白茶有梅子香吗?如何品鉴?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所谓的“梅子香”,其实只是商家炒作的噱头,它本质上是白茶存坏之后出现的酸味。优质老白茶有毫香、花香、果香(枣香)、药香、陈香、粽叶香等等,但唯独不会出现酸味。按照国标的要求,白茶的含水量必须低于8.5%,此时白茶摸起来是相当干燥的。越是干燥的茶叶,越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汽与气味,所以在不少生活小常识里,都会推荐使用茶叶去除冰箱、汽车中的异味。
如果白茶的储存工作没做好,比如密封包装破损,或是长期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都会导致茶叶持续吸附空气中的水汽,进而令含水量上升。当含水量上升到一定标准,茶叶就会再度发酵,原本蕴含的香气物质和营养物质被损耗,取而代之的就是酸味、霉味,代表白茶的品质已经极其恶劣了。按理说,这些劣质茶已经没有价值了,但某些商家不愿这批劣质白茶砸在手里,于是将酸味伪装成了“梅子香”,并以更大的噱头进行销售。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如果一款福鼎白茶喝起来很苦,要么是茶叶本身品质较差,要么是冲泡手法不当。先说茶叶品质。一款白茶的风味如何,主要由三类物质决定,它们分别是茶氨酸、咖啡碱和茶多酚。其中茶氨酸主鲜爽,咖啡碱主苦,茶多酚主涩。白茶的风味,素来讲究“鲜香醇爽、香清甘活”,不过当咖啡碱与茶多酚的含量超标,远远超过了茶氨酸的含量,风味平衡就会被打破。
所以品质较差的白茶,喝起来是比较苦涩的。同样的道理,绿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也是如此。品质越差,苦涩物质的含量越高,也越容易苦涩。所以大家在买茶时,更建议注重茶叶品质,如此才能喝到好喝的茶汤。再说冲泡手法。许多人在喝茶时喜欢闷一闷再喝,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更有味道,但其实这种泡法是错误的。品质越好的茶叶,内含物质越丰富,而一旦茶叶与水的接触时间太长,就会导致内质的过量释放。
即便好茶的苦涩物质少,但也经不住持续释放,更别说苦涩物质含量多的劣质茶了。所以泡白茶时,要讲究冲泡的方法。玻璃杯、马克杯、保温杯泡茶,200毫升的水,投入1-1.5克干茶即可。此类杯子大多无法做到茶水分离,茶叶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所以为了避免茶味过浓,要尽量减少投茶量。盖碗泡茶,100毫升的水,投入5克干茶,并要使用快出水的方法冲泡。
近年来白茶为什么突然就这么热销了呢?
1.白茶口感较清淡,入口甜,没有明显苦涩味,刚喝茶的新手容易接受。2.冲泡容易,也可以煮,要求不高,方便操作。容易接受。3.可以存放。经商家的宣传,知道越放越值钱[大笑]。就算一时喝不了,也放不坏。(个人存放是有受潮变质风险的)4.便宜。贡眉、寿眉级别的很多新茶价格不高(那种带梗多的寿眉,机采,成本较低)。
以上是消费者角度来说。从商家的角度来说1.白茶耐存放,存放是升值的,越放越值钱。有卖点: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走的是普洱的套路。市场炒的火热的,一般有个共同点:能长期存放,越放越值钱(普洱、黑茶、白茶)。有人炒,就会有更多的商家进入白茶这个6大茶类中的小类。卖白茶的商家多了,热闹了,白茶就开始紧俏,上游开始涨价。
市场开始火热。越涨越有利润,卖的买的都觉得赚了。2.存放是增值的,商家就会屯货,商家也会建议消费者屯货,越放越值钱,买涨不买跌嘛。也就是说很多的商家和消费者都是提前买了几年的茶。透支消费。有利润,商家会主推白茶,而且推出了一堆的荒野茶、荒山茶、高山茶、n年老茶(这些仅仅是概念,可信度极低。山是荒的,野是荒的,茶是人种的,能赚钱,还让茶园荒着,哪有钱不赚的)。
3.白茶火了,但好像只有福鼎白茶火了[大笑]。其实白茶的产区很多,光在福建还有政和、松溪、建瓯、建阳都产白茶,正宗的白茶。市面上很多福鼎白茶是披着羊皮的狼,因为很多消费者只知道福鼎白茶,就像龙井好像都是西湖龙井。总之,白茶是6大茶类中的小品类,以前基数低,占比小。现在绝对数增长快,市场可见度大大增加,但还是小品类。
文章TAG:白茶 药香 白茶为什么有药香 有的白茶为什么那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