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星,又名天孙星(神话传说织女为天帝第七孙女)。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里的"一水",指银河!在古代,七夕是一个女人的节日,是名副其实的女儿节,与爱情无关;从时序上不难判断,所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夏末秋将至,古代女子们需开始摇动纺车,织布制衣了!天上闪耀的织女星,被人们遥想成女子的保护神,被赋予了各种美好的愿景。

〈孔雀东南飞〉中: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七夕的节俗活动,织女是核心,女子们放下手中活计,享受游戏着各色女性特有空间的美好!织女是巧星,是传统女性的偶像,作为七夕主角的女儿们,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日后能相夫教子,男耕女织。所以每到七夕,女儿们都要做各种奇巧小物件,向织女求"智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祈愿之后,女儿们还会互相赠送手工作品,互祝美好!女儿们乞巧五花八门,有穿针乞巧,喜蜘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衣晒书、拜织女、拜魁星、结扎巧娃(陕西一带给扎的草人穿彩衣)等,多地还有洗头发,染指甲等,都是寓意着巧上加美之心愿!古代女子生活范围狭小,在有限的空间里经营自己的幸福生活,"得巧",也许真得有一颗玲珑心吧!〈乞巧歌〉: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容颜;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七夕,无论女子们乞巧,乞美,或乞什么,都是为了自己人生如意,婚姻家庭美满幸福!。

我国的节日文化与茶叶有怎样的联系?

欢迎关注懂茶帝!茶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有着相应的茶俗。就拿刚过去的清明节来说,古代的皇室及其近臣就有清明节饮春茶的奢俗,据古文献记载,历代王朝都会在清明节前从遥远的茶区收贡茶叶。此外,朝廷还专门设有种茶基地,供皇室在“清明会”祭天祀祖。“清明茶”的名号正是由此得来。我国以茶为祭的传统,大概是在南北朝时期兴起的。

齐武帝萧颐是南朝比较节俭的少数统治者之一,他提倡以茶为祭,把民间的礼俗,吸收到统治阶级的丧礼中,并鼓励和推广了这种制度。古代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形式:在茶碗、茶盏中注茶水;不煮不泡只放干茶;不放茶,只置茶壶、茶盅作象征。在现在闽南地区、广州地区,以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清明祭祖的时候,还是习惯将茶作为拜祭祖先的一种用品,也体现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茶文化

就连现代到了清明各地也都有着不一样地方特色的茶俗。许多地方都有上山采清明茶的活动。在福鼎,会集体出动,上山采茶。白茶在福鼎本地的地位也是极高的。清明当天,当地的人们都会上山采茶,能采多少就采多少,然后晾晒成茶,俗称“清明茶”。清明扫墓的时候,正是春光明媚,万物萌生,人们登高呼吸到新鲜空气,既有助泄祛内火,又益于阳气吸纳,因而清明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

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是指一个节日吗?民间都有什么典故和过节习俗?

清明是节气。二十四节气里首先确定的就是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至少到汉代二十四节气就已经完全确定和我们现在的认知一样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农事活动的经验总结的,每个节气都代表了一定时节 的气温、降雨、物候等等。“清明”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太阳在黄道上的一个特定位置,从这个节气开始,天气清朗、草木茂盛。

寒食是节日。在古人的观念里,一年四季要烧火的木材需要用不同的材质,春天用榆柳,夏天用枣杏或是桑柘,秋天用柞楢,冬天用槐檀,这样轮替一遍就叫“改火”,一年也就过完了。为什么要改火呢?“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这是古人对于“改火”的解释。

“改火”的制度非常古老,据记载是“昉於上古,行於三代”后来几废几复,至少在唐宋时期还有改火制度。北宋宋敏求的《春明退朝录》记载说“唐时惟清明取榆柳火,以赐近臣戚里,本朝因之。”所以“改火”是寒食节最鲜明的标志和最重要的习俗。“上巳”也是先秦时期春节的一种活动。刚开始就是水边沐浴,举行除恶之祭,于春天上巳日举行,在三国以前多是在三月上巳日,后来就固定在三月初三日。

东晋王羲之写《兰亭集序》中也提到“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这也是上巳风俗。“修禊”就是指“祓禊”,春天三月上巳在水边祓除不祥,以香薰草药等沐浴,举行祭祀。这种活动至少在周代就已经形成,由专门的女巫掌管,秉兰草、拂不祥。王羲之所生活的魏晋时期上巳时文人雅士借此机会在水边宴饮歌咏,发展出一项风雅的活动就是“曲水流觞”。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茶有  茶日  民俗  节日  国际  茶有哪些民俗节日  今天是国际茶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