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甘,是茶叶存在的必须。至于人们生活中的甘,是收获中的喜悦,是收藏中的愉悦,还是运行中的获得,或是使用中的获取,都只是一个追求过程。有了这个过程,生活的意义很完美!茶中的甘,一定是受追捧的存在,一是受热爱的定位!不然,人们没有美好的获取,茶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消失,在社会生产中淘汰。(五)香,是自然的安利!生活中没有香,如同百花园中没有了鲜花盛开,枯燥乏味。

茶叶中没有香,如同大自然中的枯叶,没有了欣赏的资源,没有了价值的利用。构成茶叶香味的因子是大自然的赠予。而一茶一香的美妙,一口一香的趣味,却是茶叶给人类的安利。(六)美,是心灵的快慰!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这首元稹的一字至七字的《茶》诗,不就是茶的美的主题吗?!我们平常喝茶,观赏茶的汤(色)美,叶美,形美,味美,就是一个让人心灵快慰的美的享受过程。

为什么我们祖先写了几千年古典诗词,到了现代却没有太多人在坚持写旧体诗了呢?

“诗以言志,歌以咏怀”,这是古代文论家对于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赵文子对叔向说道“诗以言志”。之后,这个说法更为普遍。这里的诗,豹眼理解专指《诗经》而言,说的是《诗经》的作者们,作诗的目的是在表达自己的理想、志向。后人借用或者引申《诗经》的篇章,多是在暗示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情怀。

《尚书·尧典》记述尧的言论就更加具体,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是说,诗是用来表达自己志向的,歌是用来延长诗的语言,以突出诗的意义,宫、商、角、徵、羽五声的高低又与长言诗歌相配合,用六律六吕来调和歌声。无论诗以言志还是歌以咏怀,或直抒胸臆,或通过象征的手法,都是表现自己的心曲。今天看到的《诗经》,经过多次修改,最后由孔子修订完成。

孔子之前,《诗经》尚有三千多篇,多是民间的声音,采风就是这个意思。庙堂之上的统治者,安排专门的采诗官到民间采集诗歌,以了解民风及百姓所思所想,以此作为治理社会的依据。到了孔子时期,经过整理,最终只留下了305篇。每一篇都可以配上音乐,能够歌唱,这就是唱诗之说的由来。诗以言志,到了建安三曹时代,更被曹操父子发挥到了极致。

《观沧海》 三国魏·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的诗写得好,读起来荡气回肠、热血澎湃,这是曹操具有非凡的志向、气魄、格局和境界所决定的。豹眼喜欢看三国,经常看到一些友友,对曹操很不咋地,豹眼还是劝这些友友去读一下曹操的诗,之后再来品评曹操吧。

以三曹、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风骨,不仅使汉乐府的诗歌形式更加成熟,还开创了五言、七言诗歌。更重要的是摆脱了汉赋那种华丽、虚浮的内容,以开阔博大的胸怀、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开创了诗歌新的局面。但是,诗歌一路走来,也并非全是积极向上的作品,也有许多隔靴搔痒、溜须拍马、无病呻吟的东西

就如今天经常看到的一些诗作一样,只是片面地去追求华丽的词藻、合辙押韵,而忘却了诗歌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无志可言。有人甚至把一些诗作,称之为江湖体,甚至是老干部体。其实,今天的古体诗作,并非完全如此,但的确好作品不多。试想一下,拿着上万元的离退休金,超级福利待遇,特殊医疗保障,可想而知,是何等的优哉游哉的生活。

这种境况,如何能写出震撼心灵的作品呢?同时,网络快餐文化的普及、发展,趴在电脑前、把玩着手机,如何能作诗呢?苦吟诗人贾岛言道:贾岛 (唐)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作诗是很苦的诗,有些创作者,咱们就不称作诗人了哈,一天作好几首。哪里来的那些灵感呢?没有灵魂,也就称不上是诗。乾隆大帝一生留下了上万首诗,谁能记得他的诗呢?这位离休老干部,不能说没有才气,更不能说没有志向,但诗作的确不咋地。

豹眼只记得乾隆老同志,有一首诗: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就这首诗,据说最后一句还是纪晓岚拍马屁给续上的,也有说是沈德潜、徐文长、郑板桥作的。就算乾隆爷也作了三句,如果没有最后一句,那算个甚呢?古人没有今天这么多娱乐方式,文人墨客要骚的时候,就聚在一起弄一下以此娱乐。

如果今天几个友友聚会,也骚呼呼地诌几句,岂不有失风雅?有共同兴趣的人聚在一起,搞一个诗会,可那是写诗的地方吗?时代不同啦,真正有理想、有志向的人,都在忙着赚钱养家生存。有时间可以写诗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不能说无以言志,但很难再有震撼人心、触动灵魂的东西啦。或许真正能够出现好作品的时期还没有到来,只能拭目以待啦。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五千年  传承  几千年  文化  茶为什么传承了几千年  中国五千年文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