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时候第一泡和后面的浓度不一样,是茶叶不好的表现吗?

泡茶,第一泡和之后若干泡的浓度不一样,是正常的,一般的不以此为判断茶叶好坏的依据。茶叶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叶芽品质、制作工艺和品属区域。茶叶在浸泡过程中,主要分解有两大类物质,一类是芳香类元素,一类是各种营养元素和矿物质。不同种类的茶叶冲泡会有不同的香,这种香正是茶叶的精髓所在,喝茶人的最终追求。但是挥发的快,初始香浓,逐渐减弱,几泡后几乎没有了,取代的是其他元素的味道,也就是茶叶的木本味道。

茶叶主要含有茶单宁、咖啡因和多种矿物质,这些物质在冲泡过程中逐步的分解到水里。冲泡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可分解物质越来越少,茶水就越来越淡。茶叶冲泡次数因品种特性决定,不是品质。很嫩的绿茶类,明前毛尖,也就冲泡三遍,最多四遍。老叶子的红茶类,泡个六、七遍还是红亮如初。鉴别茶叶的品质,老茶客们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普济这里只是抛砖引玉了。

同样重量的干茶,冲泡后叶底重量却不一样,重好还是轻好?为什么?

谢谢邀请!这问题问得非常好,看来这位茶友是一个非常细心,并且有独立判断、研究能力的人,我敢说很多做茶的同行未必会发现这个问题,我非常乐意回答这个问题。生产过茶的都知道,从鲜叶到制成干茶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干鲜比。具体来说就是制作一斤干茶需要用几斤的鲜叶,将所用的鲜叶除以制成的干茶,所得的数据就是我们所说的干鲜比。

从大概范围上看,春茶的干鲜比大约为4,也就是4斤鲜叶可产出1斤干茶。而夏茶也就是雨水茶,它的干鲜比会高一些,一般而言都会到4.5左右。我要强调一点:就算是头春茶,它的干鲜比每个产区的都会不一样,有的可以低到3.6、3.8,有的可以高到4.8、4.9,甚至5以上,比如白莺山的本山茶和二嘎子茶有时就可以高过5。

还需要说明的是就算是同一产区出产的茶,在同一天采摘,不同地块所产的茶干鲜比都会不一样。我们把干鲜比这个事情弄清楚之后,再看这个问题就简单了。干鲜比低的茶,它的固态物(也就是不溶于水的那部分,比如叶底)占比就会高,干鲜比高的茶,它的固态物占比就会相对比较低。在干茶重量相同的情况下,干鲜比低的茶所需的叶片数量就会少一点,相反就会多一些,因此在冲泡时,它自身的吸水量也就不同,叶片少,固态物多的吸水量显然就会低一些,反之则吸水量就会高一些。

而吸水量低的茶,称起重量时肯定就会轻一些,吸水量多的自然就重一些了。一句话总结,干鲜比低的茶冲泡后的叶底与干鲜比高的茶相比会轻一些。用这个指标是否可以断定茶品质的好坏呢?不能绝对的说可以或是不可以,我个人认为如果是相同产区的茶是可以大致判断出这茶出产的季节的,相同产区、相同重量的干茶经过10来泡的沸水冲泡后,将茶汤滤干,茶底称重,如果差距达到15%以上,那重的那个大概率是雨水茶。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茶泡  叶底  后叶底  冲泡  茶叶  为什么茶泡出来叶底大小不一样  茶叶冲泡后叶底偏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