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楚国任人唯亲、唯贵,而非唯贤、唯德,加上三族超越楚王,把控楚国用人,一般士子很难有出头之日,自然无法发挥贤才作用。二、楚国外交政策连续失误1、在国力强盛时轻易放弃齐楚联盟楚怀王执政中期,战国进入秦、齐、楚三强并立阶段,其中以秦齐为主要矛盾,楚国横跨东西,与秦国、齐国都接壤,因此楚国的立场对齐国、秦国都非常关键。

最开始时,楚国一度作为六国合纵长联合攻打秦国,因此与齐国正式建立联盟关系,共同应对秦国的攻击。秦国此后数年处于被动的局面,之后用张仪计策,以商於六百里土地,换取楚怀王中止齐楚联盟,楚怀王见利忘义,很快与齐国断交,结果张仪改变口吻说是六里土地,楚国人、地两失。之后,齐国因为灭燕得罪燕国,灭宋惹怒诸侯,又准备攻打两周,在燕国的组织下诸侯一起灭掉齐国,楚国将领淖齿杀死齐闵王。

齐国之后虽然复国,但国力大损,已失去与楚国结盟资格,又改为亲秦政策,再未参与诸侯合纵攻秦,楚国只能与实力有限的三晋结盟。2、国力衰弱时参与合纵,未挡秦国攻势公元前257年,秦国继长平之战后乘胜追击,围住赵国首都邯郸,楚国春申君率兵北上,与魏国信陵君及赵国军队联合抵抗,使秦国损失部队达20万,被迫调整全面出击的政策,改为分化瓦解、各个击破,随后近20年内各方迎来了相对平和的发展时期。

公元前247年,秦国逐渐恢复了实力,赢政刚刚即位,便继续加紧对韩魏进攻,信陵君魏无忌返回魏国后,向诸侯国求援,楚国与其余五国再次合纵攻秦,击败秦国将领蒙骜,迫使秦国紧闭函谷关。这次合纵虽然声势巨大,但秦国实力未损,东出势头并未转变。公元前241年,赵国组织将领庞煖倡导再次合纵攻秦,联军绕过函谷关进入关中,秦军打算优先攻打长途而来的楚军,楚军自行撤离,联军被迫后撤。

之后诸侯再未能联合攻秦,秦国势力再难压制,等待诸侯的只有灭亡的命运。(楚考烈王)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史记·楚世家》当时,秦国已远超诸侯,单一六国中的一个都难抵抗,唯有合纵一途方能延缓秦国东出步伐,但诸侯各有心思,难以真正联合,很容易被秦国各个击破,反而被秦国作为反攻的借口。在合纵效果越来越弱,甚至得不偿失后,诸侯就再未组织合纵攻秦的军事行动,只能各自抵抗,各凭天命。

三、和或战,难阻秦国灭楚1、楚国和秦策略未起效果楚国在后期处理对秦关系时,一直处于比较纠结的状态,和秦怕诸侯反打,攻秦又怕被猛揍,所以试图在其中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但很不好掌握,稍有不慎就会大亏。秦国掌握两国关系的主动权,经常反击楚国,楚国仍处于非常被动局面。从最后五代楚王角度来看,和秦策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楚怀王时期楚怀王因为张仪被骗,怒气冲冲地出兵攻打秦国,但在丹阳、蓝田损兵10数万,汉中被占。

 8/9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大益  走向世界  春秋  走向世界的大益茶  大益春秋如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