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经》对喜爱茶的您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我的家乡湖南衡山的云雾茶,依托南岳之灵气,在雾气缭绕中似乎有了茶魂。常见于半山坡中在一排排梯田种满了茶树,每当清明前后,上山总要老农采摘嫩青的茶叶,索性住在农舍改建的民里,等待几日,一边欣赏衡山的秀气清灵,一边等翻炒出来,买上几斤,回去后在淡淡清香中解决浓浓的相思之苦。苏轼特别喜欢煮茶喝茶,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写道“仙山灵草湿行云”,其中“灵草”就是茶叶;“湿行云”,讲的就是衡山的云雾茶。

陆羽在他的《茶经》里说:“茶出山南者,生衡山县山谷。”唐代诗人李群玉吟道:“客有衡岳隐,遗余石廪茶。白云凌烟露,采掇春山芽。珪璧相压叠,积芳莫能加……”南岳衡山山高土肥,气温凉爽,种出的茶秀丽多毫,翠绿匀润,鲜爽醇厚,嫩香持久,被茶商所青睐。到明末,南岳的广济寺、铁佛寺、紫盖峰、烟霞寺等多处都种了茶叶

如今的半山坡,也随处可见一排排茶田,甚是可观。这茶叶有许多叶儿,但要采摘的是最上面的叶尖儿。宋代的《宣和北苑茶录》上记载,最好的茶叶,乃一芽带两叶者,号‘一枪两旗’。这最顶端的尖叶儿还没有展开,还是一片卷着的芽儿,就像一杆红缨枪,这就是‘一枪’。芽儿之下是两片展开的叶片,就像两面翠绿的旗子,这就是‘两旗’。

“茶神”陆羽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周围很多不喝茶的人都对他十分佩服?

我是强哥 我来回答我来说说陆羽与《茶经》的故事,你就知道陆羽为什么被称为茶圣了。唐朝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问世,这是中国茶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的作者陆羽(78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祀为“茶神”。陆羽的一生充满传奇。他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三岁时被竟陵龙盖寺主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抱回寺中,并为这个弃儿占了一卦,卦辞曰:“鸿见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给他起名陆羽。

在龙盖寺,他不但学得了识字,还学会了烹茶事务。尽管如此,他却不愿皈依佛门,而有志于儒学和诗文。十三岁时,陆羽逃出了寺院,投身到一个戏班演戏,由于他相貌丑陋,只能演丑角,但却诙谐幽默,演得唯妙唯肖。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陆羽出众的表演后很是赏识,不仅教他诗文,还亲自推荐他去研究儒学和诗文,使他的文学修养大为提高陆羽在龙盖寺时接触过茶,并对茶大感兴趣,日日为智积泡茶,以致智积非陆羽所泡之茶不饮。

二十一岁以后,他开始了专门对茶的考察和研究。他由湖北进入四川,一路之上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每到一地,即访问农家,询问茶事,评茶论水。后来,陆羽又到各地游历,足迹遍及于浙江、江苏、江西等地。安史之乱后,陆羽隐居于浙江吴兴县的茗溪,开始潜心于茶的著述。唐肃宗乾元年(公元758年),陆羽来到升洲(今南京)钻研茶事。

唐上元年(公元760年)隐居山间,阖门著述《茶经》。47岁终于完成了《茶经》这部旷世之作。72岁病逝于湖州天杼山。陆羽逝世后,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于晩唐。《茶经》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广采博收茶农的经验结晶,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业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一经问世,即被世人所喜爱和赞赏。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贡献  陆羽  茶道  茶叶  发展  陆羽对茶道的贡献有哪些  为茶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