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可否不论平仄只讲押韵?

谢邀。如题,众所周知,平仄规律是在唐代才逐渐完善,继而形成了“近体诗”格律,并被广泛应用的。平仄格律的完备,一是进一步提升了诗歌的韵律之美,也让很难有标准来衡量的诗歌艺术,至少先有了个可供衡量的格式标准,这一点对于科考评判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标尺。那么,在平仄格律还没有完备之前的朝代,当然也有诗歌,而且也不乏名篇佳作。

例如《木兰诗》,例如《孔雀东南飞》、甚至例如魏晋时期曹丕所写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既然游戏规则都还没建立,那些时代,大家写诗当然不讲平仄,有韵就对了。而且长诗还可以转韵,平声仄声都能作韵脚。与“近体诗”相对,这类诗歌被称为“古体诗”或“古风”。但是在格律诗出现之后,古体诗也并没有被淘汰。

而是与格律诗并存。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大量的古体诗。诸如《将进酒》、《蜀道难》、“三吏三别”、《琵琶行》、《长恨歌》……甚至还有张若虚号称“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从表面上看,古体诗不计平仄,用韵更为自由,好像写起来更简单。事实却非如此。盖因古体诗更讲谋篇立意,更重气韵之流畅。所以,千年以来,能写好格律诗的诗人车载斗量,但能写好古体诗的诗人却是寥若晨星。

现在有一种很可笑的观点,认为自己不懂格律,随意而写的半文半白,似通不通的文字就是古风。殊不自觉自己古文功底的苍白与单薄,更遑论立意与气韵。这种文字在内行看来,哪里是什么古风?分明只是在”装疯”罢了……真正的传统诗人大多对古体诗都是心存敬畏的。普遍认为要写出真正的高古之意,难度更胜于格律诗。要想真正的写好古体诗,还得多从汉晋文学以及《玉台新咏》等诗集中,去认真的汲取营养。

下面这首诗怎么样,你会如何修改?

诚谢题主邀!原诗措词韵律有差错,现改为:题图七律《春游》春回大地绿青纱,一夜东风好日华。翠柳垂溪摇嫩叶,夭桃压岸灼枝丫。留连彩蝶花间舞,自在黄鹂叶底斜。野陌徜徉闲拾趣,寻巢燕子觅新家。其中,原作首句“紫陌红尘”此图意不恰当!此句原是:唐朝诗人刘禹锡佳作首句,意指:长安帝都大道扬起尘土,比喻虚浮之荣华!好,我斗胆尝试以此句再赋新诗,以添雅兴:七绝“紫陌红尘”嵌句联诗:紫陌红尘不复来,西安市外又春回。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烟韵  宝和祥  记忆  寻找  宝和祥烟韵怎么样  寻找记忆中的烟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