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批评赛珍珠,因其对国民性有更深刻认识,故刻意批判传统农民身上保守、麻木、愚昧的一面,他认为赛珍珠有过于“拔高”之嫌。1936年鲁迅在给友人信中,曾表示对赛珍珠的评价可能不妥,但鲁迅不久后便去世了。茅盾、巴金对赛珍珠评价都不高,胡风说:“《大地》虽然多少提高了欧美读者对于中国的了解,但同时也就提高了他们对于中国的误会。

”在此的氛围下,林语堂堪称是赛珍珠淘到的宝了。10个月后,林语堂如约交稿,赛珍珠充分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予以力推,并请名家为其做宣传,取得了巨大成功,短短4个月内便翻了7版,这一年林语堂正好40岁。赛珍珠两次荐林为诺奖候选人然而,《吾国与国民》在国内却引起轩然大波,因为书中也调侃国人陋习的内容,被指为“卖国家和卖人民”。

1936年初,在赛珍珠反复邀请下,林语堂全家赴美,接受她的建议,开始写《生活的艺术》。为推广这本书,赛珍珠在1938年的“全美图书展览会”上特意举办了一个“林语堂比赛”,题目就根据书中第一章内容设计。林语堂在国内写稿从来不改,而写这本书时,华尔希几次提出意见,虽改动较大,林语堂均一一照办。《生活的艺术》取得了更大成功,这一年,赛珍珠赢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年,林语堂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本小说《京华烟云》。

1940年,赛珍珠推荐林语堂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正值欧战,诺奖停摆。1950年,赛珍珠再次推举林语堂,但评审委员会认为林写的都是英语小说,无法代表中国文学。林语堂很想把自己的小说变成中文,曾把《京华烟云》寄给郁达夫,希望他译成中文,并随书附赠5000美金支票,可郁达夫正闹婚变,开个头儿便扔下了,倒是把钱全花光了。

好在以林语堂当时的收入,已不太在乎这点钱。两败俱伤的结局1938年,林语堂在中国银行存了23万银元,抗战结束后,物价上涨6万倍,几近血本无归。而林语堂为研究中文打字机,又花光了10万美金。上世纪40年代末,林语堂几乎破产,曾向赛珍珠借钱,遭绝。但直到1953年,双方才翻脸,因林语堂发现版税有问题,按惯例,出海外版,出版公司抽10%,而约翰·戴公司却抽了50%,且版权不归林语堂。

林语堂要求收回版权,并准备对簿公堂,后经友人调解,林要回了版权。在此期间,赛珍珠还看过他一次。1954年10月,林语堂准备去南洋大学任校长,行前给赛珍珠发电报,但赛珍珠未回应,林语堂怒道:“我看穿了一个美国人。”1955年,他将《远景》一书交给另一家出版社,与赛珍珠关系彻底破裂。2、回答第二个问题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是泰戈尔的翻译。

在南京的一次欢迎泰戈尔的宴会上,赛珍珠邂逅了徐志摩。当时还是南京一个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师的她,一见到风流倜傥的徐志摩即一往情深,随后一段时间两人便有了“不寻常的关系”。关于他俩的私下恋情,赛珍珠在自己的作品中多露有“蛛丝马迹”,或借书中人物“影射”徐君。这些情况,赛珍珠生前只告诉过她的两个最要好的女性朋友。

后来,其中一位叫莎拉.布顿的披露:赛珍珠曾对她说过,在自己的作品《北京来鸿》里就有暗喻她与一位中国友人有“不寻常的关系”。1925年,赛珍珠还写了短篇小说《一个中国女子的话》,讲了一对异族青年男女的罗曼故事,以“影射”她与徐志摩之间的恋情。而在另一篇短篇小说中,也有赛、徐恋情的影子,甚而小说中男主角最后死于空难的情形,竟与当年徐志摩在济南附近党家庄飞机失事的情形相吻合!赛珍珠在她的作品中,四处留“影”徐志摩,寄托着其心灵深处的难忘与不舍。

赛珍珠的好友莎拉.布顿,在赛珍珠1933年病故于美国后即公开宣称:赛珍珠曾说过,徐志摩是她的“中国情人”。美国作者诺拉?史迪琳在所著《赛珍珠传》里,将有关赛、徐之间的风流韵事大白于世。作者说,赛珍珠的两位女性好友都知道她有一个中国男朋友,但“此男是谁”?外界始终没有人知道。直到赛珍珠死后5年,她的好友莎拉?布顿才在一次“访问记”里指名道姓说出,这个神秘的男友不是别人,正是大众情人中有“中国拜伦”之称的徐志摩。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纵观徐志摩所有的诗文及所有徐志摩的传记均未见有提及这桩“艳事”的;而徐志摩的朋友似乎也都不知道赛、徐之间有过的这段罗曼史。有人甚至说,赛珍珠比徐志摩大4岁,两人相识时,赛已32岁并开始发福,她姿色平平又不善打扮,徐对她是否有兴趣,也值得怀疑。关于“赛珍珠与徐志摩的恋情”,多来自赛珍珠及其友人的单方面资料,所欠缺者是来自徐志摩书信及日记等有力证据。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赛珍珠  2000  麦芒  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2000怎么样  麦芒谈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