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绿茶而言,干茶和叶底的色泽主要决定于叶绿素的总含量和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组成比例。幼嫩芽叶中的叶绿素b含量较高,所以干茶和叶底的色泽多呈现为嫩黄或嫩绿色。红茶在加工的发酵过程中,叶绿素被大量破坏,产生黑褐色物质,另外,部分茶多酚被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所以红茶干茶呈褐红或乌黑色,茶汤呈橙红或红色。

红茶的制作工艺来讲,红茶是全发酵茶,分为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在杀青阶段,红茶发生了以茶多酚 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

如何区别“滇红”与“古树红茶”?

欢迎关注【懂茶帝】传统滇红和古树红茶都产自云南,地域特征决定了两者应该有不少相似处,但也一定有很多差异处。小懂专门请教了云南的资深制茶人邓爱军老师,同时查阅了很多资料。在这里也跟大家简要分享一下,传统滇红和古树红茶还是有区别的哦。工艺及后期转化的区别传统滇红的工艺是:萎凋(分自然阴处摊晾委凋和委凋槽热风快速委凋),揉捻(多数是机械揉捻,极少数人工揉捻),发酵,烘干。

现在的古树红的工艺是:自然阴处萎凋,手工揉捻(这样更能掌握揉捻度),温水给水发酵,日光晒干。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最大的不同就是后期转化价值。烘青红茶由于高温迅速干燥,及时彻底终止发酵,相对晒青红茶发酵度更高,含水率也更低,一般来说保质期在三年以内。古树红茶是日光晒青,没有及时杀死内源酶,后续仍然有发酵空间,并且含水率通常和晒青普洱生毛茶一样,在百分之十左右,所以保质期大大增加,大概能超过传统滇红的一倍,也就是六年左右,甚至更长。

通常干毛茶不宜晒太透,否则容易断裂,不方便运输。此外干毛茶会有一个发汗的时期,含水率达到百分之十也没问题的。外形与口感的区别传统滇红的茶叶看起来比较大,是属于大叶种的茶类。滇红的外形看起来肥硕紧实,金色的毫毛显露出来看起来十分的明显,品饮起来的味道十分的香浓,有一定刺激性的感觉,在工夫红茶味道中独具一格。

而古树红茶以条索紧条状为主,茶叶比较肥硕,茶毫比教明显。古树红茶茶味厚重,有蜜糖般甜味,香味浓郁,喉咙舒适度好,回甘生津特别明显。古树红茶最少冲泡至15泡后茶味才开始变淡。如何鉴别古树红?古树红茶鲜叶模上去手感柔软,不刺皮肤,没有声音,茶叶背面茸毛比较稀少,比较长,茶叶泡出来汤色比较透亮有光泽,香味浓厚持久,很容易挂杯,有一股浓浓蜜香味,回甘生津特别明显。

红茶的“红汤红叶”特点是怎么形成的?

欢迎关注【懂茶帝】!很多人以为用红茶茶树的叶子做成的茶是红茶,用绿色树茶的叶子做成的茶是绿茶,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这样的,茶叶最初采摘下来的都是绿色的;成茶的颜色,制作茶叶过程中形成的。在红茶制作工艺中的发酵环节,茶叶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茶鲜叶中的叶绿素经发酵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使茶鲜叶从绿叶变成红叶,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红叶底的品质特征。

茶叶底常见有“花青”一说,具体指什么呢?

谢谢邀请!要说清楚“花青”我们先要了解红茶的生产工艺,我以滇红毛茶的生产工艺来举例说明。鲜叶采下来之后,置于避阳、通风的环境之中,让茶叶中的水分慢性挥发,同时茶叶开始自发酵过程,这一道工序我们统称为萎凋。之后进行揉捻,一般采用比较重的揉捻方式,揉捻必须要充分,然后将揉捻好的茶打堆发酵,这一步是决定红茶品质高低的关键,如果这一步工艺把握不好,那基本上就前功尽弃了。

最后一道工序是烘干,一般而言,烘干需要烘2次以上,这是最低要求。所谓 “花青”就是茶底颜色不一致,是在发酵这道工序上出问题了,也就是发酵不均匀。那些青绿色的茶就是发酵程度不够的茶,这样的茶喝起来有明显的青味,苦味和涩感,有的甚至会有一股发馊的异味,与传统红茶的味不大一样。它的价值是很低的,基本可以认为是报废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红茶  茶叶  评论  红色  一段  红茶叶底飘红色怎么回事  一段关于红茶的评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