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天人合一",现在人讲“人定胜天"。怎么解读?

”天人合一”与”人定胜天”都是人与自然环境相处的关系。虽然用语角度不同,但都是探求人类如何更好的生存并可以持续发展的,二者不仅沒有矛盾且有相辅相成之妙。”天人合一”是指人类要认识自然,研究自然,尽量找出其内在规律,尽可能的趋利避害,减少天给人带来的损失,从中找出有利于人类发展因素,加以利用。”人定胜天”是指在认识自然中,发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些影响甚至于阻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这种情况下,人类不能听天由命,为了命运必然要抗争,与天斗,与自然界斗。这种斗争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进行着。我们且不讲上古传说中人类与滔天洪水的斗争,经过劈山修河,排水于大海之中,战胜了洪水,挽救了生灵。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人定胜天的例子太多了。大江,大河阻断了交通,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于是人们造船、修桥就解决了自然带来的困难;冬季,天寒地冻,疏菜无法生长,人类建了温室大棚,冲破了大自然的束缚,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

就拿这次爆发的新冠疫情来说,仅靠天人合一,顺从疫情发展,死的人会多一些,留下来的人都有了抗体,病毒的危害就消除了。鉴于这样做是人类无法承受之重,所以选择了与病毒抗争,战胜病毒已经初现署光;人工影响天气;我们控制不了打雷,但却有很多手段防止雷击等等都是人类与自然斗争中用智慧战胜了困难。“天人合一”也是在与自然斗争中慢慢找出适应的点,而不是被动的等待。

‘天人合一’词语,天指的是啥?人指的是啥?这四个字的意思?

天为天体,更为四季,天气变化,写作自然。天高云淡,变化异然。现代卫星,世界争探。天为最高境界。也是人类探索之迷。心有天高论之。人是地球上的人精。动物之中首灵。古人为了天与人,易经史上最古老的传著,以动物为各自的个性,系统地分出十二生辰来分人的生命之运。现代的易经还在发挥探术。孔子,以人为本,周游列国,以孝为主,父辈为天。

董仲舒总结为神权论,天为神高皇权有天旨,贵为天子。百姓为天子之民合为一体,皇爱民,民拥天子,使天下太平,民为民心,天为皇权。上下五千年的神权,皇权,即皇帝,直到清灭亡,才停止下来。在现今应视人民为天,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动力。以人为本。英雄模范人物,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是现在话着的人看到的真人实事,他们天下为公。

我们有悠久的茶文化,但真的能达到人茶合一,禅茶一味的境界吗?

茶香与书香、墨香,号称“三香”。茶之清淡,书之高雅,墨之浓厚,三香融合一味,谓之中华文化精神芳香。茶道至简,人道俭德。茶道即人道。茶器精美,茶法精湛,茶艺唯美。但茶道不局限于茶法茶器,有更为深厚的内涵。陆羽在茶经上写道,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能坐在一起喝茶的人,定有淡泊名利的品行,君子之交的友情,兼济天下的胸怀。

所谓志同道合之人。以茶待客的人,对己,简朴自律;对客,以礼相待。茶道既含修心,又兼待人、处事、接物。一杯茗茶如清风,至简清静无为。茶中带禅,禅茶一味。禅是一种心境。放空自己,放下所有,无人无我,无风无雨无天地。唯有一池清水,平静不起波澜。人生如一场旅途,年轻为自己,老了为儿女,没有一刻不在奔波。停下来,饮一杯茶。

那一刻放下所有尘劳,品味茶的苦,茶的香,茶的甘。品茶则如参禅。心与茶相通。回归本性,清静安详。人茶合一,专注无二。一味一念。一味生百味,一念念不断。赵州禅师说,吃茶去。吃茶便吃茶,既不想种茶制茶烹茶,也不思身前身后事。一念专注,便能品出茶中一味。过去不忆,未来不忧。此刻一念,便是永恒。这时是你喝茶,还是茶喝你,已然分不清了。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人茶  天人合一  合一  追求  生命  怎么理解人茶合一  天人合一的生命追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