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琉璃釉陶器的第一次引进,国人并未真正掌握其烧制技术,掌握烧制技术的西亚工匠为逃避战乱纷纷离去。此时琉璃釉陶器在国人面前消失也就不足为奇了。北齐五色琉璃三系盘口瓶琉璃釉陶器的第二次引进,是在200年后的北魏王朝时期。这次国人才开始真正掌握了其烧制技术,并有史料为证。《魏书·西域传·大月氏》中记载:“世祖时(424~451年),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

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来者。乃诏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自此中国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有国内学者认为这里所说“五色琉璃”是指古代玻璃。其实不然,若指玻璃,又何来后面的“乃诏为行殿,容百余人”之说?这里所说的“五色琉璃”,就是指琉璃釉陶器,进而也可以用它做建筑材料“琉璃瓦”。

北齐 绿彩琉璃瓶千万不要小看这次琉璃釉工艺技术的二次引进,它不仅是一次伟大的陶器革命,而且还为中国瓷器的革命,为白瓷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工艺基础。正像笔者在《瓷器的革命》一文中所论述的那样,它开创了从早期胎釉同源制瓷工艺迈向后期胎釉分制制瓷工艺的新纪元。就这点而言,目前古陶瓷界还很少有人认真研究过。东魏 透明琉璃釉黑陶旋纹碗根据现有考古资料笔者发现,北朝琉璃釉陶器可分成两大类。

一类就是现代人们所熟悉的所谓“三彩”,古人称其为“五色琉璃”。北朝五色琉璃以优质白色高岭土做胎,通体施米黄色透明釉,再施铜绿或铁红色条纹做装饰。《中国陶瓷史》的作者把这类器物称做“白瓷”,其认识是错误的。它们都属于琉璃釉陶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低温铅釉器,与北朝“白瓷”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北朝白瓷另有它物。

这类五色琉璃,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得到长足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唐三彩”。在这里,笔者还想强调一句,“唐三彩”只是现代人的叫法,古称“五色琉璃”。东魏 透明琉璃釉红陶旋纹瓶除此之外,北朝还有一种仅见于东魏至北齐(534~577年)河南安阳地区出土的琉璃釉陶器,它们就是无色透明琉璃釉黑陶和无色透明琉璃釉红陶。

无论是黑陶还是红陶,都是选用当地黄河流域的优质黏土为胎,通体施无色透明琉璃釉,支钉支烧,黑陶采用还原焰烧制,红陶采用氧化焰烧制,亦有少量黑红双色窑变器,做工极其精细,大多小巧玲珑,十分可爱。东魏 透明琉璃釉窑变盘口壶五色琉璃器主要欣赏的是艳丽的釉色,而窑变琉璃器(暂且这样称呼)更多表现的是朴素的胎质和窑火的艺术及做工。

另外,在古代要想提纯出透明无色的琉璃釉要比配制颜色釉难得多,在汉代就没有出现过此类作品,其后的1500多年间也再未重现。东魏 透明琉璃釉窑变盘口橄榄瓶据此可以判断,这类透明釉窑变琉璃作品,绝非普通平民百姓所用之物,具有极高收藏价值。只可惜这类琉璃釉黑陶和红陶器的存续时间太短,没有向五色琉璃那样得到长期延续和发展。

什么是窑变釉茶具?为什么说是艺术釉呢?

窑变釉茶具,世界瓷都予优分享。窑变釉名贵釉又被称为艺术瓷釉,被人们所青睐。因其形态极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去,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等。窑变釉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瓷器出窑后色彩斑斓。窑变釉被藏家称为“窑变无双”,窑变釉是意料之外,自然天成的高温颜色釉瓷,具有变幻莫测,独一无二。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窑变  釉壶  鬼斧神工  窑变釉壶是怎么变的  鬼斧神工窑变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