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茶类的细胞破损率往往只是少部分,如果先洗茶,让十分干燥的茶叶先受热吸水,会有助于叶片的舒展及物质成分的溶解,使茶汤甘醇。三、润茶要注意二点:1、把握好水温,润茶水温因茶类及嫩度而异,首先看茶类,如泡饮乌龙茶要求水温很严格,要达到1oo度,泡饮绿茶则要求水温不宜过高,优质绿茶则75一80度即可;其次看嫩度,嫩度越高,要求水温反而稍低,嫩度低水温要相对地高些。

2、注意悬壶冲水,水流不宜过大过急,以细缓为宜,还要注意水量,玻璃杯冲泡绿茶至lj4杯为宜,工夫茶冲泡乌龙茶则要至满稍溢出,以便浮出茶泡沫。以上便是大多数人认为洗茶目的与益处,而我认为茶是不需要洗的,只需稍微醒一下即可。碎茶由于茶叶嫩,一般不需要润茶,否则茶营养会流失严重,导致茶没有保健效果可言。首先,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并未提到过洗茶的问题。

其次,古人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洗茶。清代大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里描写的喝茶场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袁枚并没有洗茶,而是连饮三杯,杯杯精彩且意犹未尽。

现在以西湖龙井、碧螺春、毛峰、六安瓜片为例,这些新茶均采自嫩芽,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尽显茶的美味。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味和有益人体的成分在第一泡后3 秒即开始浸出,若超过3 秒钟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会大量损失。

给人倒茶时,为什么不能倒太满?“斟茶七分满”有什么说法?

倒茶只倒七分满,是最重要的常识,也是茶席礼仪的代表。为什么只能倒七分满?这个小小的动作里,原来蕴含着大道理。如果把茶倒满,满满的一杯茶,咄咄逼人,让人敬而远之。茶不倒满,就是为了留下一些空白。剩下的三分,是人情,是余地,是分寸。为人处世,把握好分寸,留一点余地给别人。既给了别人空间,也给了自己自由。茶只倒七分满,是对别人的尊重,留下三分人情,让人体会到你的用心,双方其乐融融。

茶只倒七分满,最主要考虑的,是客人方不方便喝茶:如果茶倒太满,茶杯太烫,不仅不方便拿起,还容易失手打烂茶具;如果茶倒太满,喝茶时茶水容易洒出,让喝茶的人感到尴尬;如果茶倒太满,不便品茶闻香,也不便观赏杯中汤色;如果茶倒太满,让人喝下一大杯,有点为难,失去了慢品的乐趣。“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

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暗下逐客令”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在中国的饮食文化里面,酒与茶是两个很重要的方面。酒讲究豪气。在酒桌上,给人倒酒一定要倒满,否则被视为看不起、不尊敬。茶讲究和气。在茶桌上,给人倒茶一定不能倒满,否则被视为不欢迎、不尊重。

酒要满上,干了,才够诚意,够义气。酒桌上大家觥筹交错,碰杯声此起彼伏,喝酒的人往往称兄道弟。茶不能倒满,倒满了烫手,杯子都拿不起来,令人恼怒。是不欢迎,想赶人走之意。茶不要倒满,留一点点余地,就像人与人之间保持的一点点距离,和和气气。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茶水  起沫  白沫  普洱茶  冲泡  倒茶水的时候.茶水为什么起沫  为什么普洱茶在冲泡时水面会出现白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