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后,饮茶之风兴起,将「荼(tu2)」字简省了一笔,造「茶」字,专门表示「苦味植物茶叶」。这种「一字分化」的造字方法在汉字中很常见,比如:「陈、阵」「大、太」「刀、刁」都是。略微改变本字的字形,造一个新字,承担本字的一部分职务。目的使得汉字能更准确的记录汉语,不发生歧义。----------------------------------------详细的论证:《说文》有「荼」无「茶」,「荼」字以「艸」表意,从「余」得声,《說文》:荼,苦荼也。

从艸,余聲。徐鉉注《说文》:此即今之茶字。「荼」的本义是「苦味植物」,引申义「痛苦」从古人的经传注解来看,「荼」的本义可以指很多「苦味植物」以及「野草」:《詩‧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毛傳:「荼,苦菜也。」《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韋昭注:「荼,茅秀也。

」《詩‧周頌‧良耜》:「以薅荼蓼。」孔穎達疏:「蓼是穢草,荼亦穢草。」「茶树」也是苦味植物,「荼」也可能包括「茶」,东汉成书《神農本草經》中的「荼」一般认为就是指的「茶叶茶树」《神農本草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人类喜欢食用的果蔬,成熟以后都有甜味,所以人类天然喜欢甜味的糖,所以「甜」可以表达愉悦、欢喜的意思,「甜心、甜蜜」等等。

有很多有毒植物都是「苦味」,所以人类天然不喜欢苦味,苦味带给人类痛苦,所以,「荼」在古汉语中也引申表示痛苦。如:荼毒、涂炭生灵《書‧湯誥》:「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孔穎達疏:「《釋草》云:『荼,苦菜』此菜味苦,故假以言人苦;毒,謂螫人之蟲,蛇虺之類,實是人之所苦;故併言荼毒,以喻苦也。」「甜、苦」其实是人类判断食物是否有毒的一个捷径。

「甜、苦」分别表示「愉悦」和「痛苦」的隐喻,似乎不分文化和地域,遍布人类所有的语言。如英文中称喜欢的人或者孩子为「sweet、honey」。传世文献——「荼」始见于小篆;出土文献——「荼」始见于战国楚简《说文》以小篆为本,《说文》小篆的「荼」:从出土材料来看,「荼」最早见于战国楚简:上博楚简中的「荼」在上博楚简《子道饿》的第四简、第五简中,「荼」都是表示其引申义「痛苦」:引自:马承源. (200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 上海古籍出版社.页127(第四简)、128(第五简)大约在唐代,「茶」从「荼」中分化出来,专职表示「茶叶」「茶叶」在唐代以前有很多称谓,如:战国《尔雅》:槚,苦荼。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茶叶  谈古论今  唐明皇  代言  历代  谈古论今丨如果历代皇帝为茶叶代言  唐明皇茶叶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