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大鱼大肉,饮食肥腻,才让老江南人认为的“粗茶”普洱茶大行其道。虽然普洱茶不完全是粗茶,但毕竟是属于江南人认为的“粗茶”。这些茶的叶片比较大,采摘的也是产量大的毛茶,量大的同时,自古以来还在少数民族中间影响力也很大,是他们不可“一日无茶”的必需品,也是专供给边民和游牧民族的“边销茶”。

普洱茶这“边销茶”的概念,给现在衣食无忧的人们的印象是养人的茶是“粗茶”的概念认知,加之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有粗茶淡饭才是养人的文化观,以及切身体会,切实认同,切实感受。普洱茶的盛行,实际上是本世纪初开始的。人们对它的炒作,让喝惯了“细茶”的人开始转换口味。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强大,追求完美的“细茶”茶人,在认同认可普洱茶的同时,开始寻求更进一步的高阶。

这样的情况下,普洱茶的山头茶,古树茶,纯料茶的概念,就一个一个推演出来了。当然,山头茶,古树茶,纯料茶的好,并不是空穴来风,好的还是好的,优秀的肯定还是优秀的。并且,产业端还在不断地以专业的角度,认真的态度来推广这个问题,宣传这个问题。宣传推广的多了,知道的人也就多了,自然而然中,潜移默化中,情节渲染中……普洱茶就成了“神品”了,让羡慕的人追求,让更喜欢喝的人迷恋。

生活中经常见到茶叶饼,为什么要把茶叶制成茶叶饼保存,原因是什么?

把茶做成茶饼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1.便于运输和存储。拿普洱来说,清朝时候,普洱茶是作为贡茶的。普洱是运到北京紫禁城的,要从云南普洱运到北京,那是很远的,山高路远,气候变化无常,把散茶压成饼状或者砖的形状,积多成少,由于压缩了空间,便于运输的同时,茶叶内质的变化也是很有限的,压成饼状再用云南当地的竹壳包装好,防水,防潮,这样原汁原味运到北京,皇帝才能喝到正宗的普洱茶。

打算做养心之旅,以普洱茶文化为旅游主题,你需要提供哪些服务内容,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是专注越南定制游的顽兔旅游,我来奉上靠谱答案:首先,我并不建议您这样做,普洱茶≠养生,喝茶≠养性,文化≠旅游。我一个一个为您解释:普洱茶≠养生,从科学的角度上说,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是绿茶。国际上尚没有明确的证据或者得到广泛认可的“红茶养胃”、“普洱去油”、“菊花通肝”、“枸杞明目”这种说法。确实,喝茶可以提神,红牛一样可以,但是不代表红牛有益健康。

喝茶≠养性,艺术和心性无关,喝茶是一种艺术,但是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心性。范增是艺术大家,但是没人觉得他的品行值得认可。强行用自己认可的方式去推广某一事物,无一例外都会失败。钻石的价值,全世界认可,哪怕他明明不值钱。翡翠的价值,只局限在亚洲的部分地区,哪怕他现在天价。你非要说出翡翠的文化内涵,然后让全世界人民接受,这很难,并不是不可能,而是很局限。

我们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可是您知道吗,全世界最大的茶叶品牌以及全世界80%茶叶生产商都不是中国的,是立顿。您到超市去看看:立顿有沁醒茶,主打功能。有薄荷茶,主打味道。没有养心茶,因为人们不懂。文化≠旅游,文化旅游的概念是被这些旅游规划公司搞出来的,这是因为有些景区就是没有特色。喝茶是文化吗?是,但是这种文化断层非常厉害,在我们的历史上并没有得到传承。

跟喝惯了高碎的人谈几枪几旗他能懂吗?他愿意懂吗?然后,如果题主一定要做普洱养心之旅,几条干货建议如下:1、别做分销,别找美女司仪,别弄那么多分店、体验馆,别招代理,别拉股东。打磨产品,打磨服务,做长线。2、用数据印证养心,哪怕这数据不科学,但是至少看得见,摸着到。3、上下游结合,让人们意识到普洱的珍贵。

打个比方,带着人们做普洱,编上号,但是你喝不了,我也不卖,将来等到有一天,也会有像你一样的客人,品尝普洱茶。同样的,你喝的普洱,也是若干年前谁谁谁制作的。茶叶的价值,人们是没有判断的标准的,但是对于时间的价值,大家是认可的。以上,希望题主能够满意,也欢迎讨论,我曾经在旅游规划公司工作过,也曾经在旅游商品设计单位工作过,更是参与过4A升5A的提升,愿意为您解答疑问。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重解  普洱  普洱茶  文化  为什么要做文化普洱  重解普洱茶文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