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普洱茶怎么泡才最正宗

普洱茶怎么泡才最正宗? 1. 将普洱茶叶置入滤杯中,约10克(铺满杯底,略高)。 2. 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盖末茶叶。 3. 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 4. 再次注入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 5. 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至于杯盖内。 6. 好了,一杯香浓醇和的普洱茶就泡好了。 7. 在享用之余可别忘了滤杯中的茶叶,千万别将他弃了,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将喝完第一道时.... 您可以将滤杯放回茶杯中,同样再次注水,盖上,静置小会儿,第二杯普洱又泡好了。 8.第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汤可以混着一起喝,综合茶性,以免过浓。 9.第四次以后,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钟,以此类推。 饭后半小时,就可以喝。

普洱茶怎么泡才最正宗

2,普洱熟茶的冲泡方法

普洱熟茶的冲泡方法   普洱茶熟茶的炒制方式和生茶不一样,颜色明显发红,为红褐色或蟑螂色,也被称为“猪肝红”,闻起来香气扑鼻。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普洱熟茶的冲泡方法,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普洱熟茶冲泡方法   视频中用盖碗来做示范,盖碗冲泡可以泡出熟茶的原汁原味,投茶量可以按照100ml:5g的比例,进行投放。市面上盖碗基本是120-150ml左右的容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盖碗的容量来计算投放量。   干醒茶过程。熟茶一般做成茶砖、茶饼,空气没有和茶叶充分接触,如果直接拆开后马上喝,那么口感会没有达到极致,这就需要干醒茶,让茶叶和空气进行充分接触。主要方法是把紧压茶分解成茶块,分装到醒茶袋或者陶罐中,10-15天后,可以开始用来泡茶。    第一步:温杯   温杯可以高温杀菌消毒,也可以提高茶具温度,让茶叶的香气、口感得到更好的发挥。    第二步:醒茶   温杯结束后,进行投茶。   第一道水,醒茶,醒茶要充分把茶叶和水融合,把茶叶内含的物质、茶多酚等唤醒出来。    第三步:润茶   这时要加入第二遍水,润茶和醒茶不同,对熟茶来说,第一道不足以把内含物质挥发出来,所以需要第二道润茶。   醒茶和润茶的水,都要倒掉。    第四步:冲泡   品质比较低的熟茶,需要用沸水冲泡,出汤时间控制在15秒为宜;品质较高的熟茶,可以用90-95度水温,7秒左右。   用滤网把杂质进行过滤,得到精华的部分,之后进行分杯,第一泡正式结束。   第一泡是最重要的,第一泡泡的好,把茶叶内含物质唤醒后,一般第一到第七泡出汤时间可以在第一泡的基础上略微加快,7到15泡出汤时间逐渐变慢。而每一泡的味道也会有一股曲线变化。   很多茶友选用紫砂壶泡茶,熟茶看中泡茶的器具,而紫砂、陶壶等具有吸附的作用,可以去除一部分熟茶中的堆味和仓位,而且泡茶又不失原味,具有提香功效,口感更好,是熟茶冲泡的黄金搭档。   紫砂等的投泡比例也基本是100:5的样子,大家在投泡时就要注意自己茶壶的`量,来计算投茶量。而用飘逸杯的话,要注意飘逸杯容积比较大,投茶量可以增加到100:6,冲泡时间基本和盖碗一致。    普洱茶熟茶   普洱茶熟茶的炒制方式和生茶不一样,颜色明显发红,为红褐色或蟑螂色,也被称为“猪肝红”,闻起来香气扑鼻。普洱茶生茶和熟茶,是同一个品种不同加工工艺的产物。    茶叶品鉴   普洱茶熟茶采用“渥堆”技术,对生茶进行快速后发酵或缓慢后发酵而成。普洱茶熟茶颜色明显发红,为红褐色或蟑螂色,茶汤香气很浓。劣质的普洱茶熟茶会发黑,有铁锈水的味道,甚至有的有胶味。   冲泡成茶汤后,正品熟普洱茶汤色红浓透明,有枣香、樟香、荷香等香味,香味层次分明,比较重,没有浮渣且有一种沉香味,能看到油气但是不见油珠。劣质的普洱茶冲汤后茶汤浮渣较多,茶汤混浊,有的时候感觉“油腻腻的”。    冲泡要点   1.普洱茶熟茶茶汤需要高温冲泡,因此冲泡的时候将开水应该烧至99℃,不能使用半开水(85~90℃),也不能使用冷热水混合冲泡,更不能加入冰块、柠檬汁或者蜂蜜调味。   2.普洱茶熟茶可以在紫砂茶壶中煮泡,用炭火将茶汤慢慢地熬制而成,普洱茶熟茶第一泡不需要煮泡时间过长,但是后面几泡需要慢慢煮熟。 ;

普洱熟茶的冲泡方法

3,普洱茶的第一泡能喝吗

不能,普洱茶第一泡属于洗茶,不喝。补充:普洱茶,又名滇青茶,属于黑茶类,因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名普洱茶。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使用亚发酵青茶制法,从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成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普洱茶是中国名茶中最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的茶类,其饮用方法异常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冲泡五六次后仍有香味。
不能,普洱茶第一泡属于洗茶,不喝。补充:普洱茶,又名滇青茶,属于黑茶类,因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名普洱茶。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使用亚发酵青茶制法,从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成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普洱茶是中国名茶中最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的茶类,其饮用方法异常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冲泡五六次后仍有香味。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该地具有终年雨水充足、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等优势,所产茶叶是纯绿色茶饮。

普洱茶的第一泡能喝吗

4,普洱冲泡方法是怎样的

留根泡法:洗茶后自始至终将泡开的茶汤留一部分在茶壶里,不把茶汤倒干。一般采取“留二出八”或“留半出半”。每次出汤后再注水,直到茶叶变淡——此时,可长时间闷泡。普洱茶用不同方法冲泡,味道往往是不一样的。有时尝试改变冲泡方法,冲泡出来的普洱茶说不定会别有一番风味。留根泡法:洗茶后自始至终将泡开的茶汤留一部分在茶壶里,不把茶汤倒干。一般采取“留二出八”或“留半出半”。每次出汤后再注水,直到茶叶变淡——此时,可长时间闷泡。功夫茶泡法与乌龙茶的泡法类似,每泡茶汤尽出,不留茶根。这样泡的特点是,可以很好地欣赏一道茶的水路变化,看是否耐泡,体验每一泡汤不同的汤色、香气、滋味等等的变化。煮泡法这种泡法适用于选料较粗老的茶品。煮泡法若采用西式玻璃器皿,即可以看到水滚茶漂的动感画面,也可以欣赏茶汤的色彩如何一丝一缕沁润开来的过程,可以增加不少乐趣。若采用带有少数民族色彩的陶器那又是另一番风味了。顶点冲泡法泡茶时用盖碗,用紫砂壶作公道杯。盖碗高温高冲翻滚,释放茶之真味,再用紫砂壶可去异味,聚香含淑使韵味不失,留香温汤,更得真味。特殊冲泡法有些高香而质弱的茶品冲泡很特别,以高温快速洗茶一道,第一泡略闷,结合“留根泡法”,后续冲泡则快进快出。修正法稍有杂味而内质较好的老茶品,洗茶及前两泡可以高温处理,后续冲泡则以大幅降温闷泡处理;质优而香气、汤色不足的新茶品,洗茶高温略闷,冲饮时高温且节奏加快。

5,有谁知道普洱茶要怎么泡才是最好喝的

首先,要知道泡好一杯普洱茶只有两个基本要素:水温和茶叶浸泡时间。水温?普洱茶的水温是最好掌握的:熟茶需要100度水温,只要水完全煮沸即可。新生茶要85-90度水温,老茶也需要高温冲泡。 茶叶浸泡时间?第一道茶水可以弃去,第二道起饮用,但第二道的茶叶浸泡时间可以短些如3-5秒,第三道浸泡时间略为第二道长些如5-10秒,以此类推,越泡茶水浓度越淡,则浸泡时间也就可以越长。看以下示范:1. 将普洱茶叶置入110ml 盖杯中,约5-7克,喜喝浓茶者加10克(铺满杯底,略高)。 2. 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盖杯中(新生茶要85-90度水温)。 3. 片刻,倒出并弃去第一道茶水。 4. 再次注入沸水,盖上杯盖,静置3-5秒。 5. 打开杯盖倒出茶汁。 6. 好了,一杯香浓醇和的普洱茶就泡好了。 7. 在享用之余可别忘了盖杯中的茶叶,千万别将他弃了,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将喝完第一道时,您可以同样再次注水,盖上,静置小会儿,第二杯普洱又泡好了。
如何冲泡普洱茶许多人都以为普洱茶的味道有霉味、事实上好的普洱茶应该味道甘醇浓厚,不能有霉味。云南的茶都特别强调香气,但是普洱茶是一种以味道带动香气的茶,刚喝下去的时候好像没有味道,不过茶汤吞下去的时候,舌根又逐渐浮起甘醇的滋味,因为香气藏在味道里,感觉较沉。普洱茶是中国茶的一种,所以在冲泡时,基本上参考乌龙茶的泡法即可,但是在小细节上仍然和一般茶有别。茶壶的选择泡普洱茶需要选择腹大的壶,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茶壶冲泡,较能避免茶泡的过浓的问题,材质最好是陶壶或紫砂壶。茶叶的处理冲泡时,茶叶分量约占壶身的1/5。若是普洱砖茶,则需要拨开后,置放约2周后再冲泡,味道较佳。普洱茶可续冲10次以上,因为普洱茶有耐泡的特性,所以冲泡10次以后的普洱茶,还可以用煮茶的方式做最后的利用。泡茶的水温由于普洱茶的茶味较不易浸泡出来,所以必须用滚烫的开水冲泡。第一泡在开水冲入后随即倒出来(湿润泡),用此茶水来烫杯。 泡茶的方式(1)第二次冲入滚开水,浸泡15秒即倒出茶汤来品尝,当然不是必须依各人口感需求斟酌。(2)第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汤可以混着一起喝,综合茶性,以免过浓。(3)第四次以后,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钟,以此类推。

6,最耐泡的茶叶排名是什么

最耐泡的茶叶排名从低到高:绿茶、黄茶、红茶、青茶、白茶、黑茶。耐泡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最耐泡的茶叶排名是什么?绿茶各种茶的耐泡性比较,绿茶的耐泡程度往往最差,尤其是明前的高品质龙井,一般2~3泡后味道就会变得很淡,因为它们都是采用最嫩的头采芽儿炒制的,而雨前龙井虽说比明前龙井稍微耐泡,但大抵上也不过3~4泡的样子。绿茶之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会比龙井茶更加耐泡。要说绿茶中最耐泡的茶叶,应该要数六安瓜片和太平猴魁,因为这两种绿茶由较大茎叶制作而成。黄茶黄茶是绿茶的“近亲”,在制作上只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工序,所以其耐泡性也不太好,一般也是4~5泡左右。湖南君山银针、四川蒙顶黄芽、安徽霍山黄芽是黄茶中久负盛名的品种,其中君山银针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蒙顶黄芽选用圆肥单芽和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头,霍山黄芽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二叶初展,因此最细嫩的君山银针耐泡程度不如蒙顶黄芽,而蒙顶黄芽的耐泡程度又比不过芽叶更大的霍山黄芽。红茶红茶的耐泡性比绿茶略好,但也算不上耐泡,一般5~6泡后味道也偏淡了。尽管有些红茶采用较大的茎叶制作,但在其制茶过程中,往往采用较强的揉捻和发酵工艺,使得它的叶片较碎,内部结构破坏较为严重,叶汁容易流出,从而大大降低了耐泡性。按加工方法与出品茶形的不同,红茶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正山、外山小种)、工夫红茶(祁门、滇红、宁红、川红工夫)、红碎茶。其中,红碎茶的耐泡程度最差,只能喝上1~2泡;完全选用鲜嫩芽头的金骏眉,一般也只有6~7泡;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制成的滇红,外形身骨重实,连续10余泡仍沉稳香气;而摘取一芽三叶、干茶条索肥实的正山小种,也可冲泡8~10次。当然,这是先将茶叶品质抛开来谈的。如果是顶级品质的金骏眉,连泡12次口感仍觉饱满甘甜。青茶乌龙茶(青茶)中的岩茶比较耐泡,起码可泡7~10次水以上;铁观音也很耐泡,至少冲个8~10泡基本没有问题,有些铁观音甚至可以冲十几泡,“七泡有余香、十泡亦清香”说的就是(好品质)安溪铁观音茶。在青茶中,要说最耐泡的茶叶是哪一个?恐怕凤凰单枞茶当之无愧。凤凰单枞茶非常耐泡,同样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有些品种(如鸭屎香)10几泡后依然味道十足,冲上20几泡也是正常的。白茶白茶的主要特点是成茶外表披覆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滋昧鲜醇可口。根据鲜叶采摘标准的不同,白茶的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这三大品种不存在哪种茶更耐泡的说法,它们之间一应共通的道理是:品质好的茶才能耐泡。品质足够的白茶,肯定是十分耐泡的,基本上都在10泡左右。根据储存时间的长短,白茶还有新老之分。品饮老白茶,建议先泡后煮,泡了10来冲之后,尚且还能再煮个两三壶。黑茶耐泡性最好的茶叶一是青茶类的凤凰单纵,二是黑茶。黑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特别是普洱熟茶,一般可以喝8泡以上15泡以下,品质好一些的能泡到15次以上甚至20多次。普洱茶之所以耐泡,是因为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它给人感觉经久耐泡的缘故。

7,普洱茶要怎么泡好

普洱茶冲泡方法:想要泡好一杯茶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水温和茶叶浸泡时间。水温只要水完全煮沸即可。茶叶浸泡时间:第一道茶水弃去,称之为洗茶,时间不益过长!5-10秒左右!第二道起作饮用,第二道的茶叶浸泡时间为10-20秒!第三道浸泡时间略为第二道长些如30-40秒,以此类推!越泡茶水浓度越淡,则浸泡时 间也就可以越长。看以下示范:1. 将普洱茶叶置入滤杯中,5克左右(铺满杯底,略高)。2. 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盖末茶叶。3. 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4. 再次注入 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5. 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至于杯 盖内。6. 好了,一杯香浓醇和的普洱茶就泡好了。7. 在享用之余可别忘了滤杯中的茶叶,千 万别将他弃了,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将喝完第一道时,您可以将滤杯放回茶杯中,同样再次注水,盖 上,静置小会儿,第二杯普洱又泡好了!
冲泡熟普洱茶要求用100摄氏度的沸水冲泡
青花瓷
我是地道开茶庄的,我不懂说得跟文章似的条条有理,我只懂得最地道的语言。冲普洱大概方法和冲别的茶也差不多(最好自己有个紫砂壶),只是第一和第二冲要倒掉(可以用来洗杯),第三冲浸泡5-8秒倒到经过滤网的透明杯(茶海)上,先观其颜色再喝,根据自己感觉浓淡来决定下一冲浸泡的时间长短。(宫廷普洱前5冲的浸泡时间正常短于大叶 古树)
一、用壶泡的方法:此法适用在家泡茶,三五好友一同品茗聊天,自是别有情趣。1、将壶、公道杯、及茶杯洗净备好(有点废话)。2、将茶取出,用茶刀撬松(散茶及小玉饼略过此步),取7~10克放入壶中,可以根据壶的大小及个人口味增减。3、将沸水冲入壶中,稍等几秒,不等茶泡出味就将水倒入公道杯(也叫茶海)中,此步为洗茶,也叫温茶,其作用一是洗去储藏过程中茶沾上的灰尘,二是将茶和壶的温度提升,激活茶性,使茶的味道更好。洗茶可洗一至二道,但注意时间要短,不然就让茶味变淡了。倒在公道杯中的洗茶水顺便将公道杯和茶杯洗一遍,也使茶具的温度升高,可以让茶的香气更易散发。4、再次往壶里冲入沸水,泡10~30秒,(根据茶质不同,出味速度不同调整时间,因0081的出味较快,偶只泡了10秒左右),即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再用公道杯往水晶玻璃杯分茶,此时可先闻茶香再饮茶,喝完后可现闻杯底的留香,好的茶其留香纯正、持久。5、重复上一步,并根据泡的道数适当延长泡的时间,可尽量保持茶的浓度。这是偶泡的各道茶汤的照片,第20泡偶用了约30秒,可以看出,这款茶虽是人工发酵的熟茶,但汤色红浓明亮,与自然发酵的陈茶很相似,而且自第4 泡以后,茶中苦涩味尽除,入口绵长、滋润、留香,回甘明显,感觉很不错。为让大家看到熟茶和生茶的区别,偶又特地拍了几张生茶的照片,大家做个对比吧。公道杯里的茶汤是2、3、4泡的混合茶汤至此,一壶茶好喝好看的普洱茶即大功告成,为了拍照而又不浪费茶,偶只好备了一大杯,拍完照片再慢慢享用了舒服…… 以上是偶为方便普通茶友进行简化了的泡法,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茶友斧正。二、普通茶杯冲泡法:此法适用于在办公室冲泡。取普洱茶3克左右(因在杯中一次冲泡,茶可少放点,也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调整)放入杯中,将沸水冲入杯中,约1/4~1/3杯即可,将杯子晃一晃即把水倒出,也就完成洗茶了。然后加入半杯开水,泡一分钟左右将水加满,这样可避免茶在杯底出味而上面还无茶味。喝至半杯时就及时加水,可避免前后的浓度差别太大。怎么样,简单吧?三、电热壶煮茶法:此法很适用于懒人哦,偶也常常用此法偷懒的,希望同道中人不要扔砖哦将15克左右的普洱茶(偶的是1升的电热壶)放入壶中,将水加满,通电加热,待水烧开后,让茶继续泡几分钟,待出味后可倒半壶至杯中,再加水煮。每次仅倒半壶,避免后几道的茶味太淡即可

8,泡好普洱茶需要几个步骤

普洱茶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我的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下面,我先就这几点一一展开,最后在实际演练一次冲泡全过程。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  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茶事用水需一整篇文章详加论述  3、适当的醒茶  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  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我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下图中左边是第四泡旋水加猛冲的茶汤,注水4秒,浸泡26秒;右边则是同一茶第三泡稳定缓慢旋水注入产生的茶汤,注水9秒,浸泡21秒。可以明显看到,左侧茶汤深,暗且浊,右侧浅,亮且透。区别很大,简直让人不能相信泡是同一泡茶,仅仅调整了注水手法所致。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这就是如上第三节第5点中提到的技巧。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  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五、余话  制茶者讲究看青做青,品饮者一样讲究看茶泡茶。以同一招势从白茶泡到黑茶,从开始泡到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协调的茶汤的,也颇有"耽误了好茶"之虞。顺势而动,以和为贵。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体察和调整,方是茶人本色。  平静的形态带来平和的动作,平和动作带来协调的滋味。对泡茶动作的揣摩和练习像一种修行,会帮助泡茶者达至好的心境,进而也带来好的茶汤。茶道茶道,以茶入道。本文抛砖引玉,望与诸位有志于茶者思考交流,共同精进。

文章TAG:普洱茶  熟茶  第一  第七  普洱茶熟茶第一泡第七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