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才有了竹夫人一说。由于竹夫人能给人们在夏天带来各种的清凉,因此还被民间赋予了“凉德“。乾隆听后点点头说,随后问了一句,这竹夫人是用什么做的呢?主持人说:说来话长,这民间自古以来,可没皇上的尊贵,也没有达官贵人们找人摇扇子,或者各种的避暑方法,但古代工匠倒是不缺人才,而这件竹夫人,据说就是出自鲁班师父之手,但这不过是个传说而已个人认为,他应该是一个竹蔑匠的杰作,说这竹夫人的制作方法,其实也蛮简单的,首先要找来一些青竹,当然竹子要经过特别的处理,因为新鲜的竹子不经过处理,做成的竹夫人很快便会坏了。
等竹蔑条整理好后,工匠们就会用工具将竹条打磨光滑,除掉上面的竹刺后,再经过特别的处理,这样的竹条就能经久耐用。在下来就轮到编织的工匠,开始用特殊的手法编织竹夫人,一般情况下竹夫人,会被编织成一个长约一丈,一手掌宽的大圆筒,简单的说竹夫人,就是一个用竹子编成的长笼,当然还有一种做法,更加的简便,就是一根大青竹,镂空几段,这样一来同样有竹夫人的效果,不过对于纳凉来说,还是编织成篓子一样的最佳。
乾隆听完主持人的述说后,对竹夫人也是赞不绝口,想着回去要不也用上一个,这时侍卫回来,对乾隆耳语了几句,乾隆皇帝看着主持一眼,哈哈大笑的说,主持所说果然不虚。这段历史,是民间对乾隆下江南,关于竹夫人相关的一个传说,虽然现在无法考证它的真实性,可以这段传说中,我们能看拿出从唐朝到清朝,竹夫人都古人夏天纳凉的好工具。
只是到了清朝以后,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也不断地提高,特别是近代空调和风扇的出现,竹夫人这种悠久的纳凉方法才淡出了人们视野。不过在一些地方,依然有人制作竹夫人的传统,而到了夏日一些客家人,还保留着用竹夫人的习惯。古人为何如此喜欢用竹夫人呢?其实竹夫人蕴含了中华民族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结晶,首先:竹夫人取材很方便,竹夫人采用的主要材料是竹子,竹子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都有生长,而且它生长快,容易种植,因此取材非常的方便和便宜。
其次:人们发现了竹子到了夏天,散热非常快的特性,有降温的作用,其三:竹子好处除了散热快以外,还很轻便有弹性,能被雕刻或者编织成各种的形状,这坚硬的金属比起来,竹子更受老百姓的欢迎。除了以上三个特点外,竹夫人可以说是老少咸宜,各种群体都能够使用,并且编织起来也非常的快捷和方便,由于成本低,轻便简单,容易携带,还特别坚固耐用,因此成为了老百姓的心头爱。
现代的专家对竹夫人进行过研究,发现能够纳凉降温的原理,除了竹子本身能够散热外,要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中空的,竹夫人所的就是依据“弄堂穿风”的原理,利用空气流动进行纳凉,而且竹夫人因为材质自然,会给人一种芳香的竹子味道,同时自然环保不会给皮肤带来不适竹夫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即便长时间的使用,它也不会因为出汗而捂出痱子,竹篾的凉意可以调节体表的温度。
因此人们在夏天抱着它,都会感觉一阵冰凉,还有一种竹子的自然清香,让人沁人心脾爽身怡神,睡觉也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小结:北宋的文人墨客,例如苏轼才把竹夫人拟人化,把一个物件变成了一个女子,一位“竹夫人”,可以说,这个比喻是非常的形象和贴切的,它很简要的阐述了,使用者竹夫人的亲昵关系。不过竹夫人虽然好,但是它每年和人待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是只有短短的三个月。
古代人们使用竹夫人会有固定的时间,例如等待荷花开放的时候,就会拿出竹夫人来除去灰尘和清理干净,一直使用到了秋风起的季节,这时就可以把竹夫人收纳起来。虽然在一年之中竹夫人只会使用三个月,但是人们和它的亲密度程度犹如夫妻,特别是那些夏天怕热、又容易易出汗的人,在没有空调和风扇的夏天,借着竹夫人闭目养神,确实非常的有效,这也是为何文人墨客,把它称作“竹夫人”的关键因素。
文章TAG:竹子 叶茶 圆柱状 茶叶 带你认识26种竹子 竹子包茶叶成圆柱状叫什么叶茶